美国不是苏联!不要低估了美国开战的决心,现在它之所以没和中国开战,是因为还有资本撑着在耗。但要是哪天无路可走,为了保住自己的霸权,老美很有可能会最先打响“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擦边球。 苏联当年看着军事唬人,实则经济早被重工业拖得畸形,民生领域一塌糊涂,说白了就是外强中干,搞军备竞赛都得靠透支国力,最后撑不住自己崩了。 但美国不一样,它的霸权是多维度的,经济上有美元霸权撑着,全世界买东西都得用美元结算,等于手里攥着全球的“钱袋子”;科技上高端芯片、航空航天这些硬通货领域,至今还握着不少话语权;军事上更不用说,2024年国防预算高达8860亿美元,比中、俄、印三国的总和还多,航母、核潜艇、海外基地更是遍布全球。 正因为有家底,美国才不急着动武,而是一门心思搞“消耗战”。它知道直接开战成本太高,毕竟中国手里也有核武器这种“压舱石”,真打起来谁也讨不到好。 所以它换了个玩法:科技上卡脖子,逼着荷兰ASML不准卖高端光刻机给中国,还拉着盟友搞芯片禁令,想断了我们的高端制造路子;经济上加关税、搞供应链脱钩,逼着企业从中国迁走产能,还动不动就用“实体清单”制裁中国企业;军事上则围着中国摆棋子,在印太地区搞“小圈子”,美日澳、美英澳这些同盟天天军演,把航母战斗群派到南海晃悠,说白了就是用军事存在施压,消耗我们的防御精力。 这些“消耗”手段能玩得转,全靠美国那点资本撑着。 美元霸权让它能靠印钱收割全球,就算国内通胀高企,也能把压力转嫁给其他国家;盟友体系让它能拉着一群小弟一起围堵,比如欧洲跟着搞对华投资审查,日韩帮着建军事基地,不用自己单打独斗;军事技术优势则让它有底气搞“威慑式消耗”,比如试射新型高超音速导弹、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都是想让我们花钱去应对,拖慢发展节奏。就像两个人掰手腕,美国现在还能靠体重优势压着,自然没必要直接动手。 可要是这些资本哪天撑不住了——比如美元霸权被撕开大口子,各国纷纷用本币结算石油贸易,美国没法再靠印钱过日子;或者科技优势被追上,中国在芯片、人工智能这些领域实现突破,它的技术封锁彻底失效;再或者盟友体系散了架,欧洲因为能源危机自顾不暇,日韩不敢再跟着它冒险——那美国就真要面临“无路可走”的局面了。霸权可是美国的命根子,从二战后到现在,它为了保住霸权,连伊拉克有没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不管,说打就打,更别说面对中国这样的“系统性对手”。 到那时候,它大概率不会傻到打全面战争,而是会先打响“擦边球”。这种擦边球不是指核大战,而是局部冲突、代理人战争或者灰色地带行动。比如在台海问题上拱火,怂恿“台独”势力搞分裂,等我们出手维护主权时,它就打着“维护地区稳定”的旗号,派航母过来挑衅,甚至搞所谓的“有限军事干预”;又或者在南海挑事,煽动菲律宾、越南和我们争岛礁,自己躲在后面卖武器、给情报,坐收渔利。当年它在朝鲜、越南打代理人战争,在叙利亚搞“精准打击”,都是这套路,轻车熟路得很。 更关键的是,美国国内的军工复合体早就等着这一天。那些军火巨头靠战争赚钱,国会里不少议员都和它们有利益勾连,一旦霸权受到威胁,这些势力肯定会煽风点火,推动政府用军事手段破局。而且美国一直觉得自己“打仗有经验”,能靠强大的海空力量快速控制局势,却忘了中国和当年的伊拉克、阿富汗完全不同,我们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防御网络,真要是擦枪走火,美国想全身而退可没那么容易。 其实从这些年的动作就能看出苗头:它一边喊着“竞争而非冲突”,一边把中国定义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不断强化在第一岛链的军事部署,还试射能携带核弹头的“民兵-3”导弹秀肌肉。这就像两个人在悬崖边对峙,美国现在还能靠手里的筹码逼着对方后退,但要是筹码没了,它真有可能孤注一掷,先把对方往悬崖下推一把。 所以说“美国不是苏联”这话太关键了,苏联是耗不起才垮的,美国是还没耗到山穷水尽才没动手。可一旦真到了那一步,为了保住霸权,它绝对做得出来打响擦边球的事。毕竟在它眼里,霸权没了,美国就不是“美国”了,这种危机感,可比当年的苏联强烈多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发展自己,让它永远没有“无路可走”的机会,毕竟手里的家伙硬了,对方才不敢随便掀桌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