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谈俄乌冲突时说: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支持俄罗斯。对此有网友评论说:“脸不红,

颜冬白云 2025-11-18 13:07:51

张维为谈俄乌冲突时说: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支持俄罗斯。对此有网友评论说:“脸不红,心不跳,弥天大谎”。只是在这方面佩服张维为,他有这样的能力:用温文尔雅的态度,将谎话娓娓道来。看上去好像是在讲真话。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讨论国际议题最忌讳的就是非黑即白的判断,尤其是给 “世界绝大多数国家” 贴统一标签,本身就容易陷入认知误区。张维为关于 “多数国家支持俄罗斯” 的说法引发争议,本质上是混淆了 “支持” 与 “不谴责”“保持中立” 的界限,这恰恰是解读俄乌冲突全球立场的关键所在。   联合国大会的投票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5 年 2 月第 79 届联大关于乌克兰局势的紧急会议上,乌克兰提出的和平决议草案以 93 票赞成、18 票反对、65 票弃权获得通过。即便美国提出的修正草案,也有 93 票赞成、8 票反对、73 票弃权的结果。这组数据清晰显示,明确反对相关决议(可视为支持俄罗斯立场)的国家不足 20 个,而明确赞成的接近百个,中立弃权的占比约三分之一。   所谓 “绝大多数支持” 显然与事实不符,但将弃权国家简单归为 “反对俄罗斯” 同样片面。中国、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及众多发展中国家选择弃权,核心原因是拒绝选边站,既不认可军事行动,也反对西方单边制裁和拱火行为。这些国家的立场本质是维护自身外交自主,而非对某一方的直接支持,这正是全球南方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典型态度。   网友嘲讽 “弥天大谎”,很大程度上是对 “支持” 一词的严格界定。从实际行动看,俄罗斯确实获得了部分国家的实质性协作:中俄 2024 年贸易额突破 2500 亿美元,2025 年一季度本币结算比例达 97%;印度将俄罗斯原油进口占比提升至 22%;伊朗则在外交和军事技术领域与俄深化合作。但这种基于利益的协作,与 “政治支持”“立场认同” 仍有明确区别。   西方舆论常将中立等同于 “隐性支持”,而张维为的说法则走向了另一极端。事实上,全球 190 多个国家中,真正深度介入冲突的只是少数:美国主导对乌军事援助累计超 669 亿美元,欧盟实施 17 轮对俄制裁;俄罗斯则获得白俄罗斯、伊朗等国的有限支持。绝大多数国家始终游离于直接对抗之外,专注于应对能源涨价、粮食短缺等冲突外溢影响。   张维为的言论争议,折射出国际议题解读的两个常见陷阱:要么用意识形态划线,要么用利益捆绑替代立场分析。他过往关于乌克兰 “沦为弃子”、欧洲制裁 “自残” 等预判,虽因 2025 年美国对乌政策调整显现一定预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全球立场的概括就自动成立。   客观看待俄乌冲突的全球态度,应该看到 “三极分化” 的现实:以欧美为主的阵营明确支持乌克兰,俄白伊等少数国家形成协作关系,而占世界人口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则坚守中立。将这种复杂格局简化为 “绝大多数支持俄罗斯”,难免引发认知反弹;但忽视中立国家对西方霸权的警惕,同样无法把握全局。   国际政治从来不是 “非友即敌” 的游戏,尤其是在俄乌这样的复杂冲突中。评价一种言论是否客观,关键看是否尊重事实边界 —— 既承认俄罗斯并非完全孤立,也正视多数国家对主权原则的认同;既看到西方阵营的内部裂痕,也不夸大中立立场的倾向性。唯有跳出极端化叙事,才能真正理解这场冲突背后的全球博弈逻辑。

0 阅读:3
颜冬白云

颜冬白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