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11月大跌真凶曝光:不是AI噪音,而是“流动性绞盘”在勒紧市场的脖子11月的美股忽然急转直下,引发投资者一片哗然。摩根大通给出的解释直击痛点:不是AI概念退潮、不是盈利预期变化,而是“流动性压力”在关键时刻抽走了市场的氧气,逼着一批杠杆资金被迫平仓,连锁效应把三大指数一起拖下去。摩根大通宏观期货与期权销售交易员Marissa Gitler指出,市场情绪上虽被各种AI叙事包围,但真正让行情转向的,是杠杆基金现金获取能力骤降带来的强制性卖出压力。随着回购市场利率飙升,这些机构从对手方银行那里得到的暗示很明确:钱不好借了,额度也不好拿了。而原因并不像表面那么简单。政府关门、美财政部TGA余额上升、量化紧缩同步进行,这三股力量同时吸走了系统流动性,让银行体系的可用准备金骤减。“非IORB”金融机构——比如货币基金和对冲基金——为了抢现金,只能在回购市场抬价,结果就是SOFR利率挤压到超额准备金利率(IORB)之上。这种本不该发生的倒挂信号,说明银行的准备金供给不够用了,整个市场进入紧绷状态。对杠杆基金而言,SOFR就是风向标。一旦SOFR承压,它们用回购获得现金的渠道就被卡住,杠杆就搭不上,持仓只能平掉。这就是为什么AI重仓股、摩根大通的贝塔因子指数在10月末、11月初流动性收紧期间同步下滑,看似巧合,实则脉络清晰。随着美国政府重新开放,财政部开始提升现金余额,流动性压力才略微松动。截至上周五,TGA余额重回9600多亿美元,SOFR利率也从高位回落——虽然仍高于EFFR,说明压力未完全解除,但至少方向上出现改善。此外,随着QT临近尾声,系统流动性有望逐步缓和,让资金重新回到“投资模式”,而非“求生模式”。不过,摩根大通提醒,技术面仍然危险。标普500跌破6725关键支撑,纳指、标普双双失守50日均线,道指更是创下4月以来最差的三日表现。战术定位监测指标如今在第65百分位,离“吸引力买点”还差一个-1.5标准差的信号。更关键的是,如果指数再往下踩一脚,就会击中系统性交易者的自动触发点,来一轮“机械化抛售”,加速下跌。换句话说,现在的市场处在“左脚流动性刚缓和,右脚技术面仍悬在空中”的尴尬位置。真正的拐点,不是看哪家AI公司发新闻,而是看市场能否稳住几个关键技术位,以及回购市场能否继续缓解。这一轮暴跌说明:当流动性开始收紧,AI故事再响亮也救不了市场;而当流动性回来,市场自然又会换一副面孔。投资者要盯住的,不只是新闻,而是这些看似枯燥的资金流与利率信号——它们,才是这场行情真正的方向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