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袁世凯贴身侍卫陶树德回忆:袁世凯每天5点起床后,先喝鸡汤、牛肉汤开胃;7点左右

武某人 2025-11-18 16:22:15

据袁世凯贴身侍卫陶树德回忆:袁世凯每天5点起床后,先喝鸡汤、牛肉汤开胃;7点左右吃一大碗小母鸡炖的鸡丝面和两个肉包,有的时候,一顿就吃十几个鸡蛋;之后每隔一小时就要喝人参茶,吃一碗鹿茸。 陶树德记录这一切时心里犯疑:如此进补,是为了维持体力,还是因为身体出了问题?他当时未敢多问,可每日不断增加的补品让整个府里都察觉到某种异样。 袁世凯在1915年至1916年间的饮食量比往年明显增多。工作人员记得,上午十点左右,他常叫人再添一碗鹿茸。他会在书房里放下笔,靠着椅背喝下人参茶。他叮嘱侍卫把补品准备得更足,还要求厨子多做浓汤。 陶树德听他偶尔提到心口不适,却从未听他真正承认身体不稳。有一次侍卫劝他少吃些蛋,他只淡淡说:“现在的事太多,得靠这些撑着。” 那段时间袁府来往的太医越来越频繁。一次会诊中,一名年长医官与同僚低声讨论脉象,他们认为长时间摄入大量高汤、鸡蛋和补品,使他的气血运行不畅。医官提出建议,要控制滋补,改为清淡食物。可袁世凯听后没有表态,只让太医开些安神药。 之后他照旧让厨房加大火候熬汤,补品也没有减少。称帝失败,袁世凯的饮食变得更不受控制。他常在深夜叫人端汤,一碗接一碗。有几天他几乎不碰主食,靠着各种补品维持精神。侍卫们发现他行动吃力,但他总说“事情还没完”。到了1916年春天,他的浮肿愈发明显,太医们接连开会,却难以扭转恶化趋势。 直到他病重卧床的那段日子,补品仍被摆满案头。他对侍卫说要保持体力,可身子已经无法承受多年积累的负担。太医们尝试减掉多余的滋补食物,但已无法改变症状的持续加深。到了六月,他身体机能快速下降,再多的补汤也无法维持原本的精力。 回看袁世凯这种极端饮食习惯,其形成并非偶然。他早年在军中习惯用大补食物恢复疲劳,退居高位后更依赖传统养生观念,希望用高蛋白和名贵药材维持强壮。他在政治压力不断堆叠的环境下,对补品的依赖愈来愈深。医疗体系受限、营养认知不足,使他难以意识到身体正在被过量负担拖垮。 这些习惯最终影响了袁世凯的健康,让太医们在1916年春夏之交束手无策。袁世凯的养生方式成为研究清末民初上层群体生活方式的重要案例,也揭示了当时医疗观念的局限。

0 阅读:11

猜你喜欢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