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玩火台海,中方打出一套组合拳,高市早苗收手还来得及 这两天中日关系突然紧张升级,源头就是日本首相高一在国会公然放话,说要把自卫队派到台海。这可不是普通的外交摩擦,中方的反应堪称雷霆万钧——从外交部连夜召见日本大使抗议,到教育部、文旅部连发赴日风险提示,再到《解放军报》直接警告“整个日本可能变成战场”,一套组合拳打得又狠又急。 看看这波操作背后的逻辑:召见大使是外交上的最后通牒,旅行警告是民生层面的精准打击,而军报的“战场论”更是直接把红线画到日本家门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官方特意点出日本把39个机场码头改造成军用设施的动作——这不是在吓唬人,而是在告诉东京:你每座桥每条路都可能被列入反击清单。 日本可能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总觉得跟着美国在台海问题上打擦边球没事,但中国这次直接把“侵略行为”的帽子扣下来,等于明说:只要你敢派兵,我就敢把战火烧到你本土。日本这些年偷偷搞的军民两用设施,现在全成了自己的催命符。 更狠的是中方打出的经济牌。暂停赴日旅游、留学预警这招,打的是日本最疼的七寸。要知道中国游客每年给日本贡献近750万人次消费,37%的留学生都是中国人,这要是断流,日本经济得抖三抖。后续要是真把日企拉进“不可靠实体清单”,那才是真正的核弹级反击。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1931年日本欠下中国的旧账,就是在提醒所有人:今天他们说台海是“生存威胁”,和当年那套说辞简直一模一样。战后国际秩序容不得日本再搞军事冒险,这点中国比谁都清楚。 现在球踢回日本那边了。是想继续当美国的马前卒,还是及时刹车?中国海岸警卫队已经巡航亮剑,下一步就看东京能不能读懂中国释放的两个信号:第一,在台海问题上没有任何模糊空间;第二,中国的反制工具比想象中多得多——外交、军事、经济三管齐下,随时能打出王炸。 这场危机最后怎么收场,关键看日本能不能认清三个现实:中国的核心利益碰不得,战后国际秩序改不得,把14亿人惹毛的后果担不得。现在停火还来得及,真要等炮弹飞过来,再想喊停就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