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日本突然宣布了 11月19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多方消息来源称,日本政府已向美国出口了“爱国者”防空导弹。(九派新闻) 据说这批导弹由日本本土企业按美方许可生产,本月刚全部交完。更让人意外的是,美国居然缺到要找盟友“进货”,原因很简单:援乌消耗太大,自家库存快见底了。 这事听起来有点魔幻。要知道,几十年来,日本一直奉行“武器出口三原则”,基本不对外卖军火。可去年12月,规则悄悄改头换面,变成“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名字听着温和,实则彻底松绑——从“原则上禁止”变成了“原则上可以”。这哪是微调?分明是战略转向。 军事专家张学峰一针见血:这是日本在给自己“解套”。表面上说这批导弹只供美军在“印太地区”使用,绝不转手第三方。但这种承诺,真的靠得住吗? 有网友直接留言:“当年说自卫队不能出国,后来去了伊拉克;说不能有攻击性武器,现在连远程导弹都试射了。承诺变卦的速度,比导弹还快。” 其实,这不是孤立事件。今年6月,日本试射了自主研发的远程巡航导弹,射程直逼区域红线;同时还在南鸟岛秘密建设新靶场,计划2026年投入使用——这可不是为了打靶娱乐,而是为实战化训练铺路。 再往前看,去年日本首次通过“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机制,向菲律宾提供岸基雷达系统。虽然包装成“援助”,但实质就是武器输出的开端。 更值得警惕的是连锁反应。一旦开了出口先例,下一个买家会是谁?东南亚某国?还是其他美国盟友?日本军工产业正借势起飞,三菱重工、川崎这些老牌企业纷纷加码防务订单。而民众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东京、冲绳多地近期爆发抗议,老百姓举着标语喊话政府:“别把我们的家园变成前线!”一位冲绳居民说:“美军基地已经够多了,现在还要帮美国造导弹,我们图什么?”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曾提醒:亚洲邻国对日本军事动向高度关注,历史教训不能忘。这话不是危言耸听。战后日本以“专守防卫”立身,赢得区域信任。可如今一边大幅增加军费,一边放宽武器出口,甚至参与全球军事供应链,这种转变怎能不让人心忧? 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靠卖导弹或堆武器得来的。和平需要克制,信任需要积累。当一个国家开始把军工产能当作外交筹码,把地缘紧张当作发展机遇,那它离真正的安宁可能反而更远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用户10xxx86
日本解决稀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