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划在2027年左右发射太空航天器,攻击距离地球约1000万公里的小行星,通过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来解除其对地球的威胁。 这颗小行星直径 24 - 84 米,距地球约 1000 万公里,任务核心是通过撞击让其产生 3 - 5 厘米每秒的速度增量,以此改变轨道,确保其百年内无撞击地球风险。 美国 DART 任务选择双小行星系统作为目标,撞击的是双星中较小的小行星 “迪莫弗斯”,仅改变了它围绕母星 “迪迪莫斯” 的公转轨道,并未改变其绕太阳的公转轨道, 本质上是在低风险场景下验证技术可行性,和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真实威胁场景差异较大。 撞击后小行星仅产生 2.7 毫米 / 秒的轨道速度改变量,即便该小行星冲向地球,此改变量也难以让地球摆脱被撞风险。 中国小行星防御任务目标锁定单颗近地小行星 2015 XF261,任务核心是直接改变其绕太阳的公转轨道。 咱们计划通过撞击让小行星产生 3 - 5 厘米 / 秒的速度增量,这一速度改变量远大于美国任务,能确保目标小行星百年内无撞击地球风险。 此外,俊哥从网上了解到,美国 DART 任务技术路线相对简洁,以 “撞击验证” 为核心目标,未涉及复杂的增效设计,其核心价值是首次证实动能撞击可改变天体轨道。 中国小行星防御任务采用全球首创的 “伴飞 + 撞击 + 伴飞” 模式,观测评估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除核心撞击技术外,还创新提出 “末级击石” 和 “以石击石” 等方案。 通过改造火箭末级或捕获太空碎石作为撞击体,动能释放效率可达常规撞击器的三倍; 同时依托天问二号积累的小行星伴飞、近距离探测自主导航技术,以及嫦娥工程的超远距离测控通信技术,能精准控制撞击角度误差小于 0.1 度,解决了小尺寸、高速运动小行星的精准撞击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