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玩具变“健康刺客”:网红UV胶背后的隐形风险 当年轻人沉醉于手工定制的独特乐趣,一款款颜值吸睛的滴胶麻将、流沙麻将成为社交平台新宠时,隐藏在创意背后的健康隐患却悄然浮现。湖北吴女士耗时四五天制作滴胶麻将,连续操作四小时后出现嗓子不适、头晕乏力;四川奚女士即便佩戴防毒面具制作流沙麻将,仍因UV胶刺激诱发过敏性哮喘——这些案例撕开了网红手作原料的“安全假象”。 手作玩具的核心原料如UV胶、滴胶等,部分劣质产品为降低成本,违规添加甲醛、苯类等有害物质,加热或固化时会释放刺鼻毒气,长期接触可能损伤呼吸道、引发过敏甚至影响造血功能。年轻人追求个性与治愈感的初衷本无可厚非,但低成本、无资质的“三无”原料,却让创意手工变成了“健康冒险”。 更值得警惕的是,社交平台上的手工教程多聚焦制作技巧,对原料安全避而不谈,多数消费者缺乏专业知识,难以辨别材料优劣,也忽视了防护措施。相关监管对小众手工原料的质量把控存在盲区,导致劣质产品轻易流入市场。 手工的意义在于享受过程、收获美好,而非以健康为代价。这需要监管部门将小众手工原料纳入抽检范围,堵住监管漏洞;平台应加强教程审核,补充安全提示;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选择正规渠道的环保原料,做好防护措施。唯有如此,才能让手作玩具真正回归安全与治愈的本质,让创意不再被“隐形毒素”裹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