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问普京,如果中国统一台湾,俄罗斯会不会插手?普京的坚定回答,让记者当场哑口无言,普京的意思非常明确,台湾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外人别插手。普京的回应有力,狠狠回击了那些喜欢干涉别人家务的国家。 普京当年怼美国记者的那番话,真不是随口的外交辞令,往深了扒全是大国博弈的门道。 2021年6月11日那次采访,美国NBC记者凯尔·西蒙斯明摆着挖了个坑,那会儿普京正要去日内瓦跟拜登见面,全球都盯着中俄美三方态度。 记者突然抛出土“中国对台行动俄罗斯会不会插手”,就是想逼普京站队,要么绑死中俄军事关系,要么给中国泼“寻求外援”的脏水。 结果普京一句话就破了局,先反问“你怎么知道中国有这计划”,再斩钉截铁说台湾是中国内政,当场就把记者的话头堵死了。 熟悉普京执政风格的人都清楚,他在领土主权问题上从来没有模糊地带。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生前为了北方四岛跑了11次俄罗斯,每次都低姿态谈判,普京从来没松过口,直言这是二战胜利成果,没谈判的余地。 俄罗斯自己跟车臣分裂势力打了那么多年,付出那么大代价才保住领土完整,这种切身体会让普京对“主权不可分割”看得比谁都重。 所以他对台海的立场,根本不是看中国面子,而是打心底认同这个国际社会的基本规矩。 俄乌冲突的教训,更让普京在“要不要插手别人的事”上拎得清,公开数据摆着,俄乌打了这么久,俄罗斯42%的重型装备都受损了,GDP也下滑了7.3%,这种被战争拖垮的滋味谁也不想再尝。 2024年普京访华签联合声明,特意用加粗字写了支持一个中国,但翻遍整个文件附件,军事合作条款里连“联合行动”的影子都没有。 这种“支持但不捆绑”的分寸,说白了就是不想再踩“第二个乌克兰”的坑,毕竟对俄罗斯来说,帮中国站台可以,但把自己拖进新战场绝对不行。 再看美国那边,跟普京比起来就显得特别不地道。嘴上天天喊着“挺台”,实际干的全是损人利己的勾当。 2025年生效的《芯片与科学法案》里全是猫腻,拿了美国补贴的台企十年内不能在大陆扩产先进制程,等于直接把台积电绑在美国战车上。 更过分的是,美国逼着台积电交出核心技术数据,转头就共享给英特尔,害得台积电3nm芯片量产比计划晚了整整一年。 2025年台湾青年失业率都飙到12.3%了,在台的美国企业却靠着技术授权拿走半导体产业85%的利润,这哪是挺台,分明是把台湾当提款机。 或许有人好奇,俄罗斯不搞军事捆绑,凭啥能成为中国的后盾?答案就藏在中俄的能源合作里。 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1.02亿吨原油,占俄罗斯原油出口总量的18%。 那时候美国正联合西方对俄能源限价,中国不光全量采购,还给了比布伦特原油每桶低8美元的合理价格,等于给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兜了底。 2025年中俄又敲定了北极LNG—3项目,这条新的能源通道一开通,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直接从72%降到68%。 更关键的是,中俄能源贸易里人民币结算比例已经到了45%,这等于帮中国筑牢了金融防线,美国想靠能源制裁拿捏中国的算盘,彻底落空了。 这种不声不响的协作,比喊一万句“盟友”都管用,2025年中国启动“海峡中线”常态化巡航的时候,中俄海军刚好在日本海搞联合巡航。 表面上看两者没关联,实际上俄罗斯把驻日美军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了,中国就能集中精力管控台海局势。 俄罗斯驻华大使后来形容这种关系像“消防栓”,必要时能喷水降温,但不会冲进火场,这种默契劲儿,可比签个军事同盟条约还靠谱。 法理和历史层面,台湾属于中国更是铁板钉钉的事,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决定,把10月25日设为台湾光复纪念日,用立法的形式把这段历史固化下来。 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到《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台湾归还中国,再到1971年联合国2758号决议解决中国代表权问题,这一条历史和法理链条,从来就没断过。 普京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上说过,“试图分裂他国领土的行为终将失败”,这句话放在台海问题上,再合适不过。 美国总想着用台海问题牵制中国,却忘了时代早就变了。 现在的国际社会,不再是美国说一不二的年代,多极化趋势下,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已经成了多数国家的共识。 普京当年那番回应之所以能引发共鸣,就是因为他说出了这个最朴素的道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资料:“如果中国大陆武统台湾,俄罗斯作何反应?”普京这么答 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