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俄罗斯外交部宣布! 11月25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莫斯科记者会上说,他们不催美国快点谈,但请华盛顿把跟乌克兰欧洲关起门来商量的结果告诉我们,别让我们猜。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完成了通话,通话中明确提及美国最初提出的“28点和平计划”在经过调整后,部分条款已显示出可行性。根据后续报道,该计划的版本已缩减为19点。 这一系列事件表明,俄罗斯通过土耳其这一渠道,已经基本掌握了美乌之间磋商的核心框架,因此拉夫罗夫的公开表态,其意义更倾向于一种明确的警示:无需再刻意隐瞒,俄方对磋商的核心内容已经有所了解。 美国与欧洲方面实施信息封锁的做法并非首次,但此次行动显然触及了俄罗斯的核心关切。在冲突持续超过三年的背景下,双方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默契,即在重大谈判前,通常会通过第三方传递关键信号以避免误判。 然而,美方在此次起草和平计划的过程中,选择先与乌克兰及欧盟核心成员国进行闭门磋商,却未向俄罗斯进行任何形式的通报,甚至刻意隐瞒了对乌克兰武器供应调整的具体细节。 拉夫罗夫之所以有底气在公开场合做出如此表态,其根源在于俄方在战场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优势。 当前,俄罗斯武装部队现已巩固了对顿巴斯地区九成关键领土的控制,并且从南线赫尔松至扎波罗热的补给线也实现了完全贯通。 俄军的电子战部队具备实时监控美欧对乌克兰武器运输通道的能力。仅在今年11月以来,俄军就已成功截获了三批“海马斯”火箭弹运输的情报,并在其中两批火箭弹交付前就将其摧毁。 这种强大的战场信息掌控能力,使得美欧方面试图进行的信息封锁变得难以隐藏。与此同时,美欧之间的闭门磋商本身也呈现出明显的分歧。 欧盟内部在援乌预算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争议,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在2026至2027年期间需要投入1350亿欧元用于援助乌克兰,其中834亿欧元将直接用于军事领域。 但这一提议遭到了北欧国家的明确不满,而匈牙利则直接拒绝出资,明确表示反对以牺牲本国国民利益为代价向乌克兰投入资源。 美国方面同样有其明确的战略考量,随着特朗普政府的上台,美国大幅削减了对乌克兰的直接军事援助,试图推动欧洲承担更多的援乌责任。这些内部分歧的信息,早已通过各种外交渠道传递至俄罗斯。 拉夫罗夫的表态中,蕴含着分化美欧联盟的策略考量。他特意强调“华盛顿需告知与乌克兰、欧洲闭门磋商的结果”,其潜台词是在明确美欧在谈判中的主导权存在差异,欧洲虽然是主要的援助方,但核心决策权仍然由美国主导。 这一表述精准地契合了欧盟部分成员国的诉求,丹麦外长近期就公开表示“缺乏欧洲参与的谈判无法为乌克兰带来持久和平”,这一表态既是对美国的批评,也被俄方精准捕捉并加以利用。 从经济层面进行分析,俄罗斯具备支撑这场“信息博弈”的实力。美欧对俄罗斯的制裁已经实施了三年,但俄罗斯通过能源贸易依然实现了稳定的收益。 在2025年的前10个月,其石油出口收入同比增长了12%。反观欧盟,由于对乌克兰的援助以及能源替代所带来的成本压力,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财政赤字率已经突破了欧盟规定的上限。 这种经济实力上的反差,使得俄罗斯具备了与美欧进行长期周旋的底气,可以等待对方主动释放谈判信息。 即便美欧不主动公开磋商的结果,俄罗斯仍然可以通过土耳其获取核心信息。因此,拉夫罗夫的公开表态,更像是为美欧提供一个合理的台阶——要么主动公开信息,要么接受俄罗斯通过第三方掌握谈判内容的既成事实。 从后续的趋势进行推演,美欧方面大概率会选择性地公开部分磋商内容。一方面,美国方面调整后的19点计划中,确实存在俄罗斯可以接受的条款。 例如俄乌欧三方缔结互不侵犯协议、分阶段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等,公开这些内容可以为正式的谈判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欧盟也可以借俄罗斯的压力,推动美国赋予欧洲在谈判中更多的话语权。而俄罗斯方面,则可能会适度降低战场上的打击强度,例如减少对乌克兰西部城市的军事行动,以换取美欧的信息公开。 美方最初提出的28点计划中并未提及“恢复乌克兰1991年边界”,而调整后的19点版本虽然放宽了对乌克兰军队规模的限制,但仍然只是模糊地承诺“保障乌克兰部分领土完整”。 拉夫罗夫那句“请不要让我们猜测”,实际上是一场精准的外交与信息战相结合的策略行动。该表态既揭示了美欧暗箱操作的客观事实,又展现了俄罗斯在战场与外交两个领域的主动权。 同时还实现了对美欧联盟的隐性分化。这场博弈的直接影响,将是推动俄乌冲突从“高强度军事对抗”向“边打边谈”的阶段进行转型,而信息透明化,将成为后续谈判得以推进的关键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