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山西,一小伙交不起3000元学费,想放弃上大学,村民们给他凑了3025元,谁料,大学毕业后,他“哄骗”女友回村一起还债,哪料,24年后,妻子却说:“我为你感到自豪!” 在吕梁山区的土窑洞里,18岁的贺星龙把录取通知书揉得皱巴巴的。 母亲蹲在灶台边不说话,锅里的玉米糊糊熬得快糊了,满屋子都是焦糊味。 那时候的3000块钱,对靠天吃饭的山民来说,相当于把来年的口粮都押上。 村支书领着人挨家挨户敲门时,王大爷颤巍巍摸出布包,里面是攒了三年的养老钱,李婶把准备给闺女陪嫁的银镯子也摘了下来。 贺星龙揣着那沓沾着汗渍的钱走山路去县城坐车时,脚底板磨出的血泡都没觉得疼。 医学院的五年,他没买过一件新衣服,食堂永远只打最便宜的素菜。 本来想毕业后赶紧找个城里医院挣钱还债,可每个月收到家里寄来的包裹时,心就像被针扎似的,里面总是村民们舍不得吃的核桃、红枣,还有带着麦香的烙饼。 毕业那年,城市医院的录用通知和村里的来信同时到了。 前者承诺月薪五千还包住房,后者说村卫生所的老医生走了,现在看病要翻三座山。 贺星龙在宿舍楼道抽了半包烟,最后把城市的录用通知塞进了抽屉最底层。 他给女友写了封信,说村里山清水秀适合搞养殖,其实心里打鼓得很,怕人家城里姑娘吃不了这份苦。 回村那天,贺星龙用第一个月工资买了辆二手摩托车。 从此吕梁的山路上多了道移动的白大褂,车后座的药箱里装着酒精棉和听诊器,也装着村民们的命。 有年冬天大雪封山,张奶奶突发心梗,他推着摩托车在齐腰深的雪里走了四个小时,到了村口就栽倒在地,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张奶奶家的土炕上,老人正用粗糙的手给他焐脚。 这一晃就是二十多年,贺星龙的摩托车骑坏了七辆,里程表加起来能绕赤道十圈。 当年的女友成了他的妻子,跟着他在土坯房里住了十年,看着他把闺女的奶粉钱省下来给贫困户买药。 有次闺女发高烧,他却在邻村给孤寡老人输液,妻子抱着孩子在雨里走了两小时山路找他,见面就哭了,说你图个啥啊。 2020年秋天,贺星龙开着小货车回村,车厢里装满了药品和米面油。 村委会门口站满了人,当年给他凑钱的老人大多不在了,他们的儿孙接过东西时眼里闪着光。 晚饭时有人端来土鸡汤,味道和他临走时喝的一模一样。 妻子给孩子们讲当年跟着回村的事,笑着说本来以为是被他骗了,现在才明白,有些债要用一辈子来还,有些幸福,城里的高楼大厦给不了。 如今贺星龙的儿子也穿上了白大褂,跟着父亲在山路上颠簸。 小伙子说在学校时总觉得父亲傻,放着好日子不过偏要待在山沟里,直到看到村民们把家里唯一的鸡蛋塞给父亲补身体,才懂得那辆旧摩托车上承载的,从来不是简单的医患情。 去年县医院想调他去做主治医生,他摇摇头说,山里的路我比谁都熟,哪道弯该减速,哪户人家需要定期送药,这些都刻在脑子里呢。 前阵子有记者来采访,问贺星龙后不后悔。 他正在给高血压老人量血压,头也没抬就说,当年村民凑的3025元,我用24年还了40万公里的山路,现在看来,这笔买卖划算得很。 窗外的山桃花开得正艳,风把药箱里的酒精味吹得老远,混着泥土的气息,闻起来格外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