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无德女司机”上海,一女子打网约车,见女司机肩膀上蹲着一只野生动物狐獴,谁知,没一会,狐獴跳就到后排座位,将她的双手和右脚咬伤。 这事发生在谁身上都得吓懵。 大晚上叫个车回家,本来想图个方便,却碰上司机带着这么个稀罕物。 当时宋女士心里肯定犯嘀咕,狐獴这东西看着小巧,谁知道会不会突然发疯。 司机那句“不咬人”现在听着更像句敷衍,毕竟真出事了,说啥都晚了。 送到医院时,医生都倒吸口凉气。 左手食指密密麻麻28处咬痕,右脚踝直接见了骨头,诊断书上写着“多处Ⅲ度咬伤伴肌腱损伤”。 光是狂犬疫苗就得打满整个疗程,抗生素更是不能停,医生偷偷说,左手能不能恢复原样还得看后续康复情况。 本来以为只是皮外伤,现在看来这影响可能是一辈子的。 报警后更让人窝火,司机录完口供就没影了。 警方想联系,才发现平台登记的紧急联系人是空的。 连个备用联系方式都没有,这平台审核是怎么做的。 宋女士家属找嘀嗒出行要说法,得到的回复就一句“暂停账号,退23元车费”,再多问就说“平台不承担额外赔偿责任”。 这处理方式,怕是寒了不少乘客的心。 后来才知道,这狐獴根本不是普通宠物。 查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这东西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私人饲养得林业部门批准,司机这行为已经涉嫌非法饲养了。 律师说按照《刑法》第341条,这事严重的话能判五年以下。 更气人的是司机明知道动物伤人还不停车,这跟故意伤人没两样。 翻了翻同类新闻,这种事还真不少。 2021年成都有个网约车司机带藏獒,把乘客咬伤了,最后平台赔了2万3。 2022年广州那起司机带蛇的事件,平台因为没审好司机背景被罚了50万。 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网约车安全投诉里,“宠物/违禁品携带”占了19%,比前一年涨了43%。 看来这不是个案,是行业真出问题了。 更让人搞不清的是平台的安全承诺。 嘀嗒出行协议里就一句“保证乘车安全”,提都没提能不能带危险动物。 2022年交通部就要求网约车装全程录音,可实际上只有38%的平台做到了。 本来想靠技术手段防风险,现在看来很多平台根本没当回事。 最近滴滴、高德倒是说要上“活体动物检测系统”,能不能管用还得看实际执行。 现在网上还有人卖狐獴幼崽,1500到3000块一只,卖家都说“人工繁殖合法”。 但懂行的人说,这多数是非法交易。 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把“禁止带危险动物”写进出租车管理规定,再建个司机黑名单共享机制。 如此看来,不光要罚司机和平台,还得从源头管管这些异宠交易。 宋女士这事说到底,是网约车行业扩张太快,安全没跟上。 司机没法律意识,平台监管偷懒,野生动物保护法执行又软。 每个环节都松一点,乘客的风险就多一分。 现在只能盼着法律、技术、道德这三道防线能真正起作用,别再让哪个乘客大晚上坐车还得提心吊胆。 毕竟出门在外,安全回家比啥都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