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曾说:“朋友之间应该互帮互助,我们的苏联时代曾无私赠予中国全套工业技术,还回给他们‘达里尼’。这样的行为会让受益方感到实在的感谢与友谊的稳固。然而,若对方没有同等的热情回应,那么回馈就如同偿还债务,缺乏大方和慷慨。独有的俄罗斯人,善意付出不为权衡得失,只因心中充满慷慨大义、勇敢无惧。” 往前数几十年,苏联对中国的工业援助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会儿中国刚起步搞工业,很多领域都是一片空白,苏联二话不说就派来了大批专家,还把整套的工业技术图纸、设备清单一股脑儿地送过来。 小到机床的操作技巧,大到钢铁厂、发电厂的建设方案,苏联专家都手把手地教,生怕咱们学不会。就拿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来说,当初要是没有苏联提供的技术支持和设备援助,咱们想造出自己的汽车,不知道要多走多少弯路。 那些日子里,苏联专家吃住在工地,和中国工人一起加班加点,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咱们,这份真心实意,可不是用金钱能衡量的。 再说 “达里尼”,也就是现在的大连。早年间这里曾被外国势力占据,后来苏联在二战后接管了这片土地。 但苏联并没有把它当成自己的战利品,反而在合适的时机,按照友好协商的方式,把 “达里尼” 还给了中国。 要知道,当时 “达里尼” 有着不错的港口设施和工业基础,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有不小的价值,可苏联没犹豫,因为在他们看来,朋友之间就该这样,该还的就得还,不该占的绝不多要。这份大气,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做到的。 其实俄罗斯人这种慷慨的性子,从不少历史事儿里都能看出来。就像当年二战的时候,面对德国的疯狂进攻,苏联虽然自身打得艰难,但当其他国家需要帮助时,还是会伸出援手。 给盟国提供武器装备、分享情报,哪怕自己的士兵还在饿着肚子打仗,也没断了对朋友的支持。他们从没想过,我帮了你,你得给我多少回报,只是觉得既然是朋友,在危难时刻就该搭把手,这份大义,一直刻在俄罗斯人的骨子里。 现在再回头看普京说的那些话,就能明白俄罗斯人的想法有多纯粹。他们付出善意,是因为相信友谊该用真心浇灌,不是为了算计利弊得失。 就像朋友之间借钱,要是对方明知道你有难处还主动帮忙,那你肯定会记着这份情,以后对方有需要也会全力相助。 可要是帮忙之后,对方总是冷冰冰的,没有一点感激的态度,那这份帮助就变了味,成了一方对另一方的 “还债”,少了友谊该有的温度。俄罗斯人不喜欢这样,他们想要的是双向的热情,是你对我真心,我对你更真心的默契。 所以说,普京说的那些话,不是在标榜俄罗斯有多厉害,而是在说出俄罗斯人对待朋友的态度 —— 咱有就敢给,帮就帮到底,不为别的,就为心里那份抹不去的慷慨大义和勇敢无惧。 这种性子,让俄罗斯在国际上收获了不少真朋友,也让大家看到,真正的友谊,从来都是建立在真心付出和相互尊重之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