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刊文表示,“如果中国能够制裁经济实力雄厚、外交影响力强大且受美国防御条约保护的日本,那么其他国家也不应幻想自己能置身事外。” 事情的由头很明确,2025 年 11 月日本政客高市早苗把敏感议题捆绑在一起,直言区域冲突时可行使集体自卫权,这种直白的挑衅很快招来中方回应。 24 小时内外交部两度召见日本大使,紧接着赴日旅游暂停、水产进口叫停,一系列反制措施精准落地。日媒不提自家先挑事的前因,只强调自己被 “制裁”,这种选择性忽略反倒让人看清了实际情况。 日本一直标榜经济实力雄厚,可这次反制刚落地,东京股市的旅游、航空板块就接连跌停,北海道渔民的牙鲆堆在码头卖不出去。 价值 12 亿日元的帝王蟹滞留在横滨港,每天都要付高额滞港费。野村研究所测算,单渔业全产业链损失就超 1100 亿日元,北海道部分地区失业率直接突破 8%。 更关键的是汽车和半导体产业,日本 60% 的汽车关键零部件、85% 以上的镓资源都依赖中国进口,丰田爱知县工厂因为稀土短缺,10 天内就被迫减产,直接损失 300 亿日元。 至于日媒反复提及的 “美国防御条约保护”,实际更像张口头支票。美国驻日大使嘴上说条约适用相关区域,却没任何实质动作,毕竟谁都清楚,不会为日本的不当言论真的与大国硬碰硬。何况美国自身和中国有庞大的经贸往来,根本不可能跟着陷入纷争。 日本自己也在做两手准备,一边把部分 “爱国者” 导弹回售美国,一边加购美制滑翔炸弹,想靠军备壮胆,可经济上的阵痛根本藏不住,渔民们都在抱怨 “安保口号听得热血,柴油钱都快凑不齐了”。 反制带来的连锁反应还在扩散,中国游客占日本入境消费的 35%,2025 年前 9 月就有 748 万人赴日,如今线路退订量三天内激增 315%,50 万游客取消行程,冲绳旅游业收入三季度同比下降 58%,东京奢侈品店客流少了一半。 穆迪分析已经发出警告,要是中国游客减半,日本 GDP 增速还要再降 0.2 个百分点,衰退风险明显上升。金融市场也不乐观,日元创下近三年最大单日跌幅,日本央行紧急干预都没能稳住局势。 日本政府急着推出补贴收购滞销水产,想开拓中东和欧美市场,可冷链物流调度和市场培育哪是短时间能成的。企业层面更头疼,42.6% 的大型制造业想缩小在华业务,却发现中间产品从中国进口占比达 48%,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来源,汽车产业甚至面临 72 小时内停产的风险。 日媒喊着 “其他国家不应幻想置身事外”,本质是想拉着别人一起施压,可各国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国际交往的基本是相互尊重,谁也不想为别人的挑衅买单。这种把希望寄托在外部支援的想法,本身就站不住脚。 现在的国际秩序,讲究的是实力基础上的平等与尊重。无论日本如何试图在国际舆论场上扮演“受害者”,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如果不及时止损,未来等待日本的绝不仅仅是冰冷的贸易数据和撤走的导弹系统,而是更加严酷的历史审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