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说:“男女之间那点事儿,其实决定权在女人手里。男人想撩你,发消息、约吃饭、送礼物,这些都是试探。但只要你不想接招,不主动回应,他所有套路都白搭。” 男人的热情就像烧开水,你不添柴,再沸腾也会慢慢冷却,没有谁会一直围着不回应的人打转。 周五晚上,朋友生日局。 她缩在角落喝气泡水,杯壁上的水珠滑到手背,有点凉。 他端着酒杯走过来,黑框眼镜后面的眼睛笑起来弯弯的:“你和照片里一样,喜欢躲在安静的地方。” 她笑了笑,没接话,但后来还是通过了他的好友申请——手机里多了个头像,戴黑框眼镜的侧脸,背景是咖啡馆的暖光,指尖夹着杯拿铁,拉花是歪歪扭扭的爱心。 周三晚上十点,手机震了震。 是他:“明天公司楼下新开的咖啡馆,听说提拉米苏不错,要不要一起?” 她盯着屏幕,手指悬在输入框上方——其实她明天中午有空,连穿什么衣服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但想起上周他发的“今天天气好,适合出去走走”,她只回了个“嗯”,他隔了半小时才回“那你忙”。 她想起刘震云说的“试探”,那些“发消息、约吃饭、送礼物”,原来都是他在往水壶里添柴,而她一次次没接的话茬,像没盖严的壶盖,热气一点点漏出去。 会不会是她想多了? 上周他约吃饭那天,她后来才听朋友说,他那天本来要加班,临时调了时间;他发“天气好”,也许只是群发的早安问候? 可手机相册里存着一张照片,是生日局上他偷拍的——她低头切蛋糕时,头发上沾了点奶油,他镜头里的她,嘴角偷偷翘着,那不像随口。 事实是,这半个月里,他主动发了12条消息,她主动回了3条,最短的是“嗯”,最长的是“最近在忙项目”;他约了两次饭,她一次说“加班”,一次没回复。 推断很简单:他不是傻子,那些“沸腾”的热情,在她这里连“咕嘟”声都快听不见了。 影响是,他发消息的间隔从一天一次,变成三天一次,最后这条约咖啡的消息,她到周四早上还没回,对话框停留在他的“等你消息”,后面跟着个猫咪探头的表情包。 周五早上,她刷朋友圈,发现他对她开放的权限,从“半年可见”变回了“三天可见”。 有点突然,又好像理所当然——谁会一直举着水壶,等一个永远不添柴的人呢? 她突然明白,不是他的套路不够深,是她自己的边界一直很清晰:她只是没那么喜欢,所以连“添柴”的动作都懒得做,甚至没意识到,不回应本身,也是一种回应。 如果真的没感觉,不如早点说“抱歉,最近有点忙”,至少比让水壶烧干了,留下一圈圈难看的水垢,连后来想起来都觉得尴尬。 她终于点开对话框,输入“不好意思,最近确实没空,下次有机会再说吧”。 发送键按下去的瞬间,手机屏幕暗下来,映出她自己的脸——和生日局那天一样,没什么表情,但心里好像松了口气。 原来刘震云说得对,决定权从来不在套路里,在你愿不愿意为那壶水,添第一根柴。 而她,早就把柴房的门,悄悄关上了
刘震云说:“男女之间那点事儿,其实决定权在女人手里。男人想撩你,发消息、约吃饭、
若南光明
2025-11-28 15:31:25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