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太空圈直接炸锅,俄罗斯“联盟MS-28”载人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点火升空,带

栗頿聊 2025-11-28 16:21:13

今天太空圈直接炸锅,俄罗斯“联盟MS-28”载人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点火升空,带着俄美3名航天员,居然只用3小时10分钟就和国际空间站成功“牵手”。   这速度简直颠覆想象,地面上有人晚高峰堵在三环还没挪出几公里,太空里这三位已经完成了从地球到400公里高空的“极速通勤”,全程比一部加长版电影的时长还短,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要知道以前可不是这样,航天员得在狭窄得像罐头似的返回舱里熬上六八个小时,有时候甚至要等一两天才能和空间站对接,一路下来又累又煎熬。   这次采用的“两轨道交会”变轨方案,看似只是为了省30到35公斤燃料、刷个效率数据,其实藏着满满的人文关怀。   毕竟这三位航天员要在空间站待足242天,开局少受点罪,才能更好地投入后续工作,省下来的不光是推进剂,更是航天员的体力和精神劲儿。   这次飞船带上去的125公斤物资,也把“人性化”体现得淋漓尽致。清单里不光有科研用的仪器设备,还特意装了苹果和草莓这种新鲜水果。   在太空里,大家平时吃的大多是预制食品和再生水,能咬到一口脆生生、酸甜甜的水果,那种满足感可比任何实验数据都能抚慰人心,说是太空里的“硬通货”一点不为过。   而且地面还提前准备了另一组三人备份团队,万一主力航天员身体不舒服,替补就能立马顶上,为了送三个人特意备着六个人,这份对生命的敬畏真的让人动容。   更有意思的是舱里的三位乘员,指令长谢尔盖·库季-斯韦尔奇科夫是经验丰富的老手,还兼任塔斯社特约记者,打算在太空里搞点特别报道;旁边是第一次上太空的新兵米卡耶夫,满脸都是圆梦的兴奋;还有一位是“蹭车”的美国宇航员威廉姆斯。   这组合看着像临时拼凑的旅行团,背后其实是美俄航天领域的“座位交换协议”在起作用。   按照协议,俄罗斯飞船会搭载美国宇航员,美国的“龙”飞船也会带俄罗斯宇航员,这样不管哪一方的飞船出了问题,空间站都不会没人照料,算是两国在航天领域仅存的默契。   虽然地面上美俄的外交官可能还在会议桌上争论不休,但在太空探索这件事上,双方都离不开彼此。就像美国直到2025年5月还得从俄罗斯购买RD-180火箭发动机,毕竟在太空这种高危环境里,可靠性就是生命。   这三位航天员挤在同一个加压舱里,与其说是互相利用的算计,不如说是极端环境下人类不得不产生的“生存依赖”。   接下来的242天里,他们的任务可不轻松。得像装修工人一样给空间站的“曙光”号模块更换老化零件,还要进行两次太空行走,把能预测太阳耀斑的“太阳-太赫兹”设备安装好。   太阳一旦爆发耀斑,地球上的电网和通讯都会受影响,他们这活儿可不只是简单的修修补补,简直是在给全人类当“太空吹哨人”。   这次任务还带了不少特别的“乘客”,既有要在失重环境下做实验的果蝇后代——它们的祖先也有过太空探险的经历,还有人工智能GigaChat。   从最原始的生物本能到最前沿的人工智能,这些元素被一起打包送上太空,组成了第74次长期考察团的独特阵容。   距离第一支长期考察团入驻空间站已经过去25年,而国际空间站预计2028年就会退役,这次任务结束也要等到2026年夏天,像这样美俄宇航员并肩工作、一起吃水果的日子,真的是看一眼少一眼了。   在没有重力的太空真空里,地面上的恩怨似乎都被暂时抛开,剩下的只有一群在蓝色星球边缘探索的人类,为了共同的科学目标拼尽全力。

0 阅读:0
栗頿聊

栗頿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