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江苏一农妇收拾屋子时,发现床底下多了一个绿铜壶,往里一瞧,壶里竟装着30多个金疙瘩。农妇大惊失色,正要声张,丈夫进来了…… 1982年春,江苏盱眙穆店公社的泥土里,埋藏着一场跨越两千年的意外相遇,村民老万那天本没想过发财,他挥着锄头在生产队的排水沟里清理淤泥,如果不是那条突然钻进洞里的蛇,或许那段被淤泥封存的历史还得继续沉睡。 为了驱赶毒蛇以免伤人,老万这一锄头下去,没伤着蛇,却在那湿冷的泥洞深处,磕到了一个硬邦邦的“大家伙”这东西上手沉得吓人,足足四十多斤,老万把它从土坑里用蛮力抱出来时,还以为是什么废铁疙瘩。 可扒开那层绿锈斑斑的盖子,原本灰扑扑的日子瞬间被照得通亮,铜壶肚子里竟然塞满了黄灿灿的金子,老万那一刻心跳都快停了,这哪里是普通的财,这是泼天的祸福难测,他也没心思细看,随手抓了把杂草往背篓上一盖,慌慌张张就把这重若千钧的秘密背回了家。 这种“横财”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万夫妇来说,带来的与其说是惊喜,不如说是惊吓,金疙瘩被一股脑藏到了床底下,可自从家里多了这堆东西,夫妻俩吃饭不香、睡觉不安,夜里有点风吹草动都心惊肉跳。 那是整整37块造型各异的黄金,有的像龟壳,有的像马蹄,最扎眼的是一只拳头大的金兽,蜷缩着像只豹子,光这一件就重达18斤,面对这堆从未见过的“异形金”妻子万嫂反而比丈夫更冷静,她没有被贪欲冲昏头脑,而是提议去城里探探虚实。 当老万揣着其中一小块金疙瘩站在县城金店的柜台前时,店老板的眼睛瞬间直了,那一验,纯度高达99%以上,更要命的是金子上铸着的“郢爰”二字,这两个字意味着这绝非普通的“家传宝贝”,而是两千多年前楚国的黄金货币。 金店老板也是个明白人,一眼看出老万老实巴交不像坏人,便语重心长地给他交了底:这是文物,私卖就是犯法,只有上交国家才是正道,这一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把老万心底最后一丝侥幸浇得干干净净,但也让他彻底松了口气,不用再提心吊胆了。 既然守不住,那就送走,夫妻俩用破布把那个几十斤重的铜壶裹得严严实实,甚至还要在上面铺些杂物掩人耳目,两人颠簸一路直奔南京博物院,当专家们看到这老两口像是卸包袱一样把东西倒出来时,整个博物院都沸腾了。 那堆散落的金饼、马蹄金、麟趾金固然耀眼,尤其是那只重达9公斤的战国金兽,更是成了后来公认的国宝级文物,但在考古专家眼里,装金子的那个绿铜壶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这并非一只普通的容器,细如发丝的29字篆书铭文揭开了它的前世今生。 它是战国时期的“陈璋圆壶”,壶身上那由96条游龙和576朵梅花交错编织的铜网套,工艺繁复得令现代人都叹为观止,更令人唏嘘的是,这原是燕国的重器,公元前314年齐国名将陈璋攻破燕国后将其掠走,并将自己的功绩刻于壶上,想要流芳百世。 结果这件见证了腥风血雨的国宝,最终却在江苏乡野的一条泥水沟里躲过了两千年的战火,一场惊心动魄的挖宝记,最终以老万夫妇获得1万元奖金画上句号,在那个年代,这笔钱足以盖起新房,让一家人过上殷实日子。 虽然旁人或许会惋惜他们错失了无法估量的财富,但老万夫妇这朴素的一交,不仅换来了后半生的安稳觉,更为国家留下了一段完整的战国传奇,金兽如今静静趴在博物馆的展柜里,身上不再沾染淤泥,只留在那段历史的光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