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战争绝不会和俄乌战争一样克制,一旦开打就是不死不休的灭国之战。不可能打打停停

地缘历史 2025-11-28 18:52:12

中日战争绝不会和俄乌战争一样克制,一旦开打就是不死不休的灭国之战。不可能打打停停。   最新的局势紧张到令人窒息。11月27日,中国国防部与外交部密集发出警告,措辞空前严厉。   这完全是针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言论。   北京的信号清晰明确:日本若敢在台湾问题上“越雷池半步”,必将付出惨痛代价。   这种强硬姿态,在当今国际关系中极为罕见。它并非简单的外交辞令,而是源自一种深刻的历史警示。   很多人习惯用俄乌冲突的模式来预判未来的战争,认为代理人战争和有限冲突是常态。但这种看法,在中日之间完全不适用。   看看俄乌战场,即便打得血肉横飞,双方依然保留着一丝人性与理智的底线。   就在今年11月,俄乌双方仍在交换阵亡士兵的遗体。   俄方交还了近九千具乌军遗体,换回一百四十三具俄军遗体。这说明战争依然被控制在“战争”的范畴内。   甚至在政治层面,和平的门缝也未完全焊死。美方提出的和平方案仍在讨论,俄乌双方也在日内瓦就“28点方案”进行接触。   这证明,即使是敌人,双方仍承认对方是可以在谈判桌上对话的政治实体,战争的目标是地缘利益,而非彻底抹杀对方。   然而,一旦冲突的主角换成中国和日本,这一切逻辑都将彻底失效。因为对中国而言,那场战争的记忆完全不同。   它不是一场争夺土地的王朝战争,而是一场旨在彻底毁灭中华文明的种族灭绝。日本军国主义的目标,从来不是简单的征服。   他们要的是从文化、血脉和精神上,彻底抹掉华夏民族的存在。   1938年,为阻挡日军,中方被迫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近九十万同胞在洪水中丧生。   这是何等惨烈的抉择!若非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谁会做出如此牺牲?   更令人发指的是,1942年河南大旱,三百万百姓在饥荒中挣扎。   日军非但没有丝毫怜悯,反而变本加厉地抢夺粮食,将天灾变成了人祸。   这种反人类的暴行,早已超越了任何战争的底线,它是一种系统性的“去人化”屠杀。   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战中,日本对中国的掠夺罄竹难书。他们抢走了近五亿吨粮食,超过两万吨黄金。   他们系统性地焚毁了二百二十五万册中国古籍,妄图从根上斩断中华文脉。更有二十万中国女性被强征为“慰安妇”,遭受了无尽的凌辱。   这些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烙印在中国数代人骨血里的家族记忆。   三千五百万军民的牺牲,意味着几乎每个中国家庭,都有一段与那场战争相关的血泪史。   这种创伤是代际传递的,它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潜意识。   因此,中日之间的矛盾,根源在于日本至今未能彻底清算其历史罪行。   靖国神社的鬼影、被篡改的教科书、以及高市早苗之流如今的狂妄言论,都在不断撕开那道从未愈合的伤口。   这导致两国之间,完全不存在俄乌之间那种最基本的互信。   所以,当中国军事专家警告,一旦日本介入台海,其在与那国岛的军事部署将成为首批优先打击目标时,这绝非虚张声势。   因为在中国民众和军队看来,任何来自日本的军事威胁,都是那场未竟的灭国之战的延续。   北京反复强调台湾回归的法理依据,即《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   这不仅是在宣示主权,更是在提醒世界,台湾问题是中国赢得二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   日本作为战败国,任何觊觎之举,都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任何幻想中日之间会爆发一场“有限”、“克制”的冲突,都是极其天真和危险的。   民族情感与历史记忆,决定了这场战争不可能被关在常规军事冲突的笼子里。   它一旦被点燃,必然会演变成一场彻底的、全面的、不计代价的生死对决。   有趣的是,连美国似乎也嗅到了这种极度的危险。在中美元首近期通话后,特朗普迅速与高市早苗通话。   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华盛顿在极力按住其亚太盟友,避免日本的过激行为,将美国拖入一场无法控制的、规模远超乌克兰战争的深渊。   说到底,俄乌冲突打的是地缘政治,而中日之间的历史宿怨,触及的是文明存亡的根本。   一个至今不肯为屠杀和掠夺谢罪的国家,又怎能指望在未来的冲突中,得到对手任何形式的“克制”与“原谅”?   历史的血债,从未被遗忘。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