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毁孩子的行为,它排第一

平等心理研究院 2024-03-06 15:16:09

如果问父母现在最头疼的是什么,孩子沉迷游戏绝对是榜上有名。

我身边经常会有家长哭诉:

“一放假就拿着手机玩游戏,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只要家里听不到他的声音,看不到他的影子,就一定在玩游戏,我强行没收了他的手机,结果他开始打滚撒泼,离家出走。”

“说好玩一个小时,到时间了还拿着手机不放手,我又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又是制定规则,他每次都答应得很好,但每次都执行不了。”

“学习成绩一直在下滑,回家玩游戏,还认认真真写游戏攻略,我很生气,对他大吼大叫,没收他的手机后,他就偷偷拿我们的手机,哄爷爷奶奶的手机玩,他要是学习能有那个劲头,都能考上清华了。”

……

01

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孩子玩游戏的烦恼?

反正,我曾经有。

那时候,儿子玩游戏玩到不睡觉,然后开始三天两头逃学,最后竟然不去上学了。

最开始发现他势头不对,是从五年级开始的。

当时,为了方便生活和学习,我给他买了一部手机,一开始是周末,他经常拿着手机玩。到最后,发展成手机每天不离手,吃饭在看,睡觉在看,晚上还经常熬夜到三四点偷偷看。

看到他这样,我又气又急,对他大吼:“怎么老玩?就不知道想想做作业的事,不知道自己该干啥?”

那段时间,我一边骂自己不是个好妈妈,一边嫌弃着孩子,不想和他交流,看到他就烦,骂他,没收手机,摔他的ipad,甚至动手。

最严重的一次,看到他又玩手机不做作业,我突然气血上涌,愤怒到了极点,开始狠狠打他,越打越生气,心想:你去死吧,你死了我也省心了。那时真想弄死他算了,这样想着,我真的直接掐住他脖子,差点把他掐死。

当时我已经失去理智了,脑子里有个魔鬼在说:“算了,他死了,我也去死,一了百了。” 等理智回来后,我后怕到出了一身冷汗。

这是我最爱的儿子呀,是我辛辛苦苦才得到的孩子,怎么就被我养废了呢?

02

我的儿子,来之不易。

年轻的时候,我流产过一次,导致再要孩子就非常难,吃药打针都没用,后来我尝试了试管,才有了儿子。

这孩子对我来说,真的是弥足珍贵!

孩子在2岁之前,他整天像个树懒一样挂在我身上,不能离开我,一离开我就哭。

那时,我们开了一家工厂,我一边带他一边给工人们做饭,一眼没看住,孩子就可能会磕碰受伤。

有一次,我刚洗完碗,又急着给孩子穿毛衣,套的时候,一不小心撕掉了孩子鼻子上没有长好的伤口痂皮,又流血了。

所有爱孩子的妈妈都知道,看到孩子受伤,是一种怎样的痛,宁愿伤的是自己!

有了孩子,我和丈夫的关系就大不如从前了。

我对他有太多的意见:完成工作后,他要么玩游戏,要么钓鱼,而我却又要照顾孩子,又要做家务。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我想成为一个好儿媳妇,一个好嫂子,一个好母亲,一个好女儿,我想把一切事都做得漂亮,不能让别人说我哪里做得不好。

宁可委屈自己,也不能让别人挑出毛病。

以做饭为例,我会考虑每个人的喜好,爸爸,妈妈,丈夫,孩子……就没有考虑自己。

公公和小叔子欠别人钱,我们帮他们还了一百多万的债。

每天,我都恨不得长出一千只手来忙,再面对一个不管不问孩子的丈夫,可想而知,心里慢慢产生了很多埋怨。

有一次,我让他看着孩子,他只顾着玩游戏,结果,孩子从床上摔了下来,摔得嘴里冒白沫,人都抽搐了,我气得直接砸了他的电脑。

我在家里和家外做了这么多,让你看个孩子都看不好,我和你在一起,遭了这么多的罪,你怎么一点不知道心疼我呢?

那时,每个月都要和丈夫打一场仗,和大姨妈一样稳定,一打仗,我们就半个月不说话。

他不说话,我更生气:你就算是个石头,我也捂热了!真冷血!”

03

孩子五六岁的时候,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忙,我更没有时间看他。

为了安抚孩子,就给了他手机,让他玩。

当时,我也很无知,因为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的父母没有陪伴过我,我也不知道该如何陪孩子玩,当我看到周围的人用手机给孩子听音乐看动画片时,我就也这样照做了。

而且,我回家后累的筋疲力尽,也不太想再陪他了。

因此,手机基本上陪伴了他整个童年。

而且,五年级以后,他的数学成绩不是很好,数学老师会体罚他,越体罚,他就越害怕数学。

到了初二的时候,他跟不上数学的进度了。

当时他问我:“妈妈,为什么我都如此努力了,还坚持不了呢?”

我觉得是他的问题,就问他:“你是不是又玩手机了吗?是不是又上课睡觉了?”

初三的时候,有一次他的作业没有写名字,物理老师当着很多同学面前说:你是无名氏啊!不写名字!

他一时生气,就顶了嘴。班主任让他在教室后面站了一天。后来,他累得站不住了,就单腿跪了下来。

我知道这件事后也很生气,问班主任:“孩子说他在学校下跪了?”

老师说:“哪有跪,别听他瞎说!”

从那以后,他就不想再上学了,一开始,他还没有放弃,要么早上去,要么下午去。后来,干脆不去了,就待在家里玩手机。

04

为了解决孩子的问题,我学习了很多对付儿子的方法:

但慢慢地,我发现了我和他之间的恶性循环:

我控制儿子,我和他发生冲突——他不听,对抗——我就打他——儿子更不听——关系越来越差。

初三第二个学期,他完全不去上学了,我彻底绝望了。

后来我遇到了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彻底放下了对孩子的改造,开始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当我难受的时侯,我就去公园哭,在公园里待一天。哭过后再回家,该做饭做饭,该工作工作,不再要求儿子。

自己梳理自己的情绪,不向别人发泄。

我有一种固有模式,需要不断地做事,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周围的人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对自己有很多要求。

事实上,这也是在寻求认可,我怕别人不喜欢我,会像妈妈一样抛弃我。

我开始看到自己的需求,第一时间满足自己,累了就休息,饿了就给自己做好吃的,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当我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时,我也可以看到儿子的需要了。

和他相处,我也可以投其所好了。

我先从倾听他开始:

有一段时间,我不想听孩子说话,他的许多言行都让我难以接受。

比如他的厌世:“这个社会不公平,没有好人,我不想学习,好好学习也没用……”

我就想:为什么这个孩子的心理如此黑暗,净收集负面新闻,所以我反驳说:“世界不是那么糟糕,你的心是敞开的,就可以吸引明亮的东西……”

通过学习一些心理学,老师说这个世界有光也有影,点醒了我。

我对儿子说:“你是对的,这个世界不仅有光明,还有黑暗,你的感受是真实的。”

从此,我不再否定他的感受,承认和接纳他的情绪。

孩子关心的是地球资源和社会大事,他是一个有大格局、大胸怀的孩子。

05

中考时,我和他商量:“要不你去试试,至少拿到毕业证书。如果你将来还想上学,那就还有机会,如果你没有毕业证,可能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儿子听进去了,半年没有去上学,中考考了300多分,不能上公立高中,丈夫打算让他上技校。

儿子和我商量:“妈妈,你能给我找个私立学校吗?我想试试,不想随波逐流。”

后来,我就让他上了私立高中。

高中封闭军训20天,儿子出来后,开口就骂:“我X,待了20多天。”

这一次,我没有批评他,他没有针对任何人,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

我们成年人也有这种情况。

我说:“你居然可以待20多天,真没想到能坚持这么久!” 这样说,儿子脸上不由自主地挂起了笑脸。

上高中后,孩子似乎打通了任督二脉,整个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一次,他竟然拿到了班里的第一名。

之前,他可是个不上学的孩子呀!

他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1、他有基础。

上高中后,他发现以前很多知识自己都接触过。这时候,我才明白:孩子玩手机,并不是全部都在玩游戏,更多的是查资料,看到各种有趣的知识,看他最喜欢的哲学,历史。

2、他有了荣誉感。

有一天,他对我说:“妈妈,同学们给我起了个外号:酷本。这是骂我吗?”

丈夫是体育迷,说:“儿子,酷本就是第一。”

原来,在班级比赛中,由于他的知识面广,他为小组赢得了很多荣誉。于是,同学们给了他这个绰号。

英语老师让他当老师,给同学讲题,也给了他所在小组荣誉分。

后来,分了文科和理科,他的优势在于文科,成绩自然就上升了。当成绩上升时,老师重视他,学生崇拜他,他的自信心自然也提高了。

渐渐地,孩子的性格也从原来的胆小自卑,变得越来越自信了。

3、他有目标了。

现在,当儿子又考第一的时候,我对他说:“儿子,我们不考第一,第一压力太大了,太累了。”儿子说:“那可不行!”

因为,他有了考南京大学历史系的目标。儿子的成就体系已经开始启动了。

4、家庭关系越来越温暖。

开始成长之后,我开始创建亲密关系,亲密关系的分值从-1上升到7~8分。

现在,丈夫经常问我如何与孩子沟通。

他还经常夸儿子:“哎呀,儿子,你很厉害呀!”

父子从之前的零交流到放开聊天,从之前的零肢体接触到儿子偶尔撒娇让爸爸抱抱。

对儿子来说,妈妈可以做自己,家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家庭关系越来越温暖,他的安全感也越来越足。

疫情期间,儿子在家上网课。

白天,他基本上不看手机,也不吃零食。专注于学习,甚至没有时间吃水果。

每天学到晚上10点多,然后看一会小手机解压,到11:30就自己关机睡觉,早上6:30起床。

06

很多人问我:孩子如何从不上学到全班第一,成为尖子生?

其实,很简单,就是父母变了。

许多家长和过去的我一样,有一个共同的误解:希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校环境和外部培训,塑造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好孩子”,再还给自己。

事实上,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真正土壤,土壤不变,孩子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归根结底,孩子的问题都在父母身上;孩子现在的行为都是父母过去埋下的雷;

为了塑造孩子的未来,父母必须首先进行自我改变。每个孩子的言行都是家长自我提升的明镜,照见出家长本身需要改进之处。

教育的真谛在于:家长应先致力于自我成长,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以自身的典范作用引领孩子。

当家长不断完善自己,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自我成长。

0 阅读:522

平等心理研究院

简介:专注解决青少年成长问题和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