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98%出口商品卖给中国,都是什么商品?说句你们不敢信的,它出口的很多商品,普通人估计用不到! 你可能想不到,我们平时见到的假睫毛、假发,很可能就和朝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这恰恰揭开了朝鲜经济一个隐秘的角落。 它的对外贸易,几乎可以被称为“对中贸易”,因为中国市场占据了其出口总额的98%以上。 这根看似牢固的生命线,其实是国际严厉制裁下一种独特的求生模式。它既是朝鲜经济运转的关键支撑,也暴露了其根深蒂固的脆弱与孤立。 这种极端的依赖,已经深刻重塑了朝鲜的出口商品结构,从曾经的资源大户,转向了更为隐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曾经的朝鲜,手握着一把自然资源的“好牌”。想想看,2016年光是煤炭出口额就曾高达12亿美元,而海岸线漫长的优势也让其海产品备受欢迎,2017年螃蟹、鱿鱼等对华出口也达到了约1.3亿美元。 但联合国的一纸决议(如2371号)几乎让这一切戛然而止,煤炭和海鲜这两大支柱性出口几乎被完全切断。 这背后,是超过20亿吨的煤炭储量和位居世界前列的约2000万吨稀土在“沉睡”,因技术和制裁而无法变现。 如今,只剩下铁矿石这类少数矿产,还被允许在每年100万吨或2亿美元的严格配额内,艰难地寻找着出口窗口。 资源这条大路被堵死后,朝鲜转向了自己另一项核心资产——庞大且廉价的劳动力。于是,一条条看不见的价值链开始形成。 比如,用朝鲜女性真人头发制成的假发,每年能创造约1200万美元的出口额,这些半成品运到中国再加工后,最终流向全球美容市场。 同样的模式也发生在服装加工、刺绣和陶瓷等产业。朝鲜承接来自中国的订单,利用劳动力优势进行生产,成品随后便融入中国的供应链,最终消费者几乎无法察觉其来源。 此外,还有像“727”牌香烟这样的小众产品,凭借朴素包装和低廉价格,在中国东北地区找到了年出口额约800万美元的特定市场。 除了实物商品,一种更特殊的“服务出口”也曾是朝鲜外汇的重要来源,那就是劳务输出。 在其鼎盛时期,曾有超过10万名朝鲜劳工在中、俄及中东等地的建筑、纺织和林业领域工作,每年能为国家创造高达5亿美元的外汇。 联合国第2397号决议要求各国在2019年底前遣返所有朝鲜劳工,这无疑是一次重击。但这股无形的货币洪流并未完全干涸,而是以更隐蔽的形式转入地下。 劳工的薪酬通过复杂的中介网络,伪装成贸易结算或投资款项悄然回流。这种在夹缝中求生的智慧,也体现在鸭绿江上那些处于灰色地带的边民互市,以及秋季出口到中国的优质松茸贸易上。 所以,朝鲜对华贸易的这幅图景,本身就是一幅由国际制裁压力刻画出的“经济地形图”。从煤炭到人发,从海鲜到无形劳务,每一次出口结构的变化,都是一次艰难的适应。 这条生命线是双刃的,它维持了经济的基本运转,却也加剧了风险的集中。 随着全球局势的变化和朝鲜领导人日益活跃的国际动态,这条高度畸形的贸易之路未来会走向何方,是会找到新的机遇,还是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这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参考资料:界面新闻——假睫毛和假发成朝鲜出口中国的主力商品
[微笑]贸易
【2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