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现在应该百感交集,他可能没料到,十年前卖给东方大国的S400防空系统,如今在东方大国的手里几乎是失声的状态。 倘若普京回首十年前那桩S - 400交易,其心境大抵颇为复杂。往昔交易的种种细节、后续影响,皆在时光长河中沉淀,此刻回首,复杂心绪如暗流涌动。 这笔在2015年正式落笔的军售,其后续发酵的涟漪,早已远远超出了武器买卖的范畴。 S-400在中国的命运,并非简单地被动“过气”,而是主动地在中国防空体系的进化史中,扮演了三个出人意料的关键角色:一个精准的技术参照物,一个无法融入的体系“异物”,以及一个始料未及的市场对手。 俄罗斯当年提供的S-400其实是“出口版”,这事儿现在看,反倒成了一步妙棋,不过是对我们而言。 宣传里最顶级的400公里射程的40N6导弹并未一同前来,实际到手的核心是48N6E2导弹,这与S-300PMU2用的型号并无二致,实际射程也就刚过200公里。 这种性能上的局限,简直是给当时正在奋力追赶的中国科研团队送上了一个完美的参照靶标。就在关注S-400的2014年前后,红旗-9系列的改进工作早已上路。 我们并没有搞什么直接仿制,而是把S-400当成“垫脚石”,对其雷达和冷发射技术进行了彻底的研究。 结果呢?2017年阅兵式上亮相的红旗-9B,射程直接干到了250公里,速度超过6马赫,轻松反超S-400的4.8马赫。 尤为关键的是,其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可自行搜寻目标。与出口版S - 400需地面雷达持续照射不同,二者抗干扰能力判若云泥,差距显著。 这种超越是全方位的。后续的出口型红旗-9BE,射程提升到260公里,雷达换成了更强的氮化镓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300公里,反应时间从18秒压缩到惊人的8秒。 就连S-400引以为傲的反隐身能力,我们也有了探测距离远200公里的YLC-8E雷达。可以说,这台“参照物”的每个优点,我们都学到手并做得更好。 S-400在中国军队中逐渐“失声”,性能落后只是表象,根子在于它根本融不进中国的作战体系。 我们追求的是“全局一张网”,让红旗-9B、红旗-22这些国产装备通过数据链直接协同,营与营之间能实时共享情报,像一个拳头打出去。 而S-400的俄制系统接口,就像一个说着不同语言的士兵,根本没法接入这个网络。它无法协同,无法共享,只能作为一个孤零零的节点。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单看它性能还行,但一放到体系里就成了累赘。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南海方向的一次重要演习中,全程都是国产系统组网作战,S-400压根就没开机。 如今,它更多是在少数训练基地里,充当一个用来对比参照的“陪练”,而东部沿海等关键阵地,早已换上了清一色的红旗-9B。 回看这笔交易的起点,它无疑巩固了中俄的军事互信,双方的联合军演也因此更加频繁。 俄罗斯也靠着向印度、土耳其等国出售S-400赚得盆满钵满,扩大了国际影响力。但谁也没想到,这次合作的副产品,是中国自己成了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者。 当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这些国家在S-400和红旗-9BE之间选择后者时,身份的转变就已经完成了。 中国从曾经的学生和买家,变成了同赛道的卖家。后来俄罗斯曾尝试推销S-500,中方却兴趣寥寥,因为我们自己的红旗-19、红旗-26等系统已经具备了拦截高超音速导弹甚至大气层外拦截的能力。 所以,S-400在中国的沉寂,恰恰是中国国防工业从“引进消化”到“体系自创”,再到“全球竞争”的最好证明。 它是一块催化剂,也是一块试金石,它的“失声”,正是中国自主防空体系成功的最佳注脚。 信息来源:凤凰军事--俄证实中国成S400首个海外用户:将改变东海平衡
普京现在应该百感交集,他可能没料到,十年前卖给东方大国的S400防空系统,如今在
经略简料
2025-09-25 11:43: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