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媒体称:中国的歼10、霹雳15虽然打下了阵风,但是不代表中国武器比西方先进

冷紫叶 2025-09-27 15:34:36

新加坡媒体称:中国的歼10、霹雳15虽然打下了阵风,但是不代表中国武器比西方先进,阵风是输在了没有体系支持。 2025年5月印巴“5・7空战”,英国《空军月刊》后来披露,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E一口气击落了4架印度的阵风战机,这个战果当时让不少人觉得阵风徒有虚名,可仔细扒一扒细节就会发现,印度的阵风其实没机会真正发挥实力。 巴基斯坦那边早早就摆好了“口袋阵”,预警机先升空当起了“空中指挥哨”,这东西搭载的大型雷达能扫到几百公里外的目标,比战机自身的探测范围大得多。 当时巴军通过预警机锁定了14架来袭的阵风,还没等印度飞行员反应过来,目标信息已经通过数据链传到了歼10CE的座舱里。 霹雳15导弹能在160公里外发起攻击,靠的也不是自己“眼尖”,这种导弹用了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射程能突破200公里,更关键的是带了双向数据链,能实时接收体系里的目标修正信息。 泰国军方事后透露,巴军飞行员敢在这么远的距离开火,是因为预警机、地面雷达和无人机已经把阵风的飞行轨迹摸得一清二楚,霹雳15就像有了“导航”,根本不愁打不准。 反观印度的阵风,当时连个像样的空中预警支援都没有,自身雷达探测距离本就不如歼10CE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还被巴军的电子战系统干扰得屏幕乱跳,连自己被锁定了都不知道,更别说用“流星”导弹反击了。 阵风本身的性能其实并不差,作为欧洲的四代半战机,它的隐身设计做得很到位,雷达反射面积能控制在1以下,比早期的苏式战机强太多,搭载的“流星”导弹射程也能到150公里以上,论单打独斗的本事,和歼10CE算是各有千秋。 可印度空军压根没给它搭起配套的作战网络,既没有足够的预警机提供远程探测,数据链系统也没法实现各作战单元的实时信息共享,等于让阵风“蒙着眼睛打架”。 西方武器的先进,很多时候是建立在完整的体系支撑上的,要是阵风在北约体系里作战,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它能接入北约的预警机网络,E-3预警机的探测范围能覆盖整个战区,还能得到电子战飞机的护航,把敌方的雷达干扰得失效。数据链能让它和其他战机、地面部队实时交换信息,“流星”导弹的射程优势也能充分发挥出来。 可印度买了战机却没配套这些支援系统,就像买了把好枪却没有瞄准镜,再锋利也没用。 中国这边给巴基斯坦的不只是歼10CE和霹雳15,而是一整套作战解决方案,除了战机导弹,还有空警500这种先进预警机,能实现“先敌发现、先敌发射”。电子战飞机能压制对方的雷达和通信,无人机还能前出侦察,把目标信息传回指挥中心。这些装备拧成一股绳,才让歼10CE有了“以强打弱”的底气。 泰国空军之前专门来中国取经,就是想搞明白这种体系化作战的门道,他们自己用过欧洲的“鹰狮”战机,很清楚没有体系支持,再先进的战机也白搭。 美国空军之前也评价过霹雳15,说它能对美军造成威胁,可这话的前提是中国有配套的预警和数据链系统。要是把霹雳15装在没有体系支持的战机上,射程再远也打不准目标。就像俄乌冲突里,俄军的R-37M导弹射程够远,可早期因为缺乏数据链引导,很多时候都打空了,后来有了预警机配合,命中率才提上来。 所以新加坡媒体的说法确实有道理,这场胜利更多体现的是中国作战体系的成熟,而不是单一武器比西方先进。阵风要是有完整的体系撑腰,未必会输得这么惨。 现代空战早就不是“战机对战机”的比拼了,而是整个作战网络的较量,谁的预警更准、通信更快、干扰更强,谁就能掌握主动权。歼10CE和霹雳15的表现,本质上是中国体系化作战能力的一次展示,而非单纯的武器性能碾压。

0 阅读:0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