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陈长捷被特赦后,周恩来问他有什么愿望,他表示希望可以回到上海和妻子团聚,不料,9年后,陈长捷和妻子在上海自杀!这是为啥? 谁能想到,这位在功德林里老老实实改造十年的老兵,心里最记挂的还是家人。特赦那天,他接过证书时手指都在抖,硬是把纸边捏出了褶皱,那是熬出来的激动,也是对自由的不敢置信。 他能第一批出来,傅作义帮了大忙。两人是保定军校同学,当年傅作义保荐他当天津警备司令,他拍着胸脯保证“守到最后”。可解放军只用29小时就攻破了天津,他成了俘虏才知道,傅作义早在北平谈和平了 。 这份怨怼在改造时藏了十年,直到傅作义亲自去功德林看他,说“一直在为你求情”,他才松了劲。周总理本想留他在北京,他却一门心思想回上海——妻子和儿子都在那儿,踏实。 回上海后日子真安稳过一阵。他住思南路石库门,清晨会拎着菜篮逛弄堂,还被上海市政协聘为文史专员,天天伏案整理抗战和战役资料,三年写了三十多万字。同事说他屋里最显眼的,是张标着“天津守备”的旧地图。 变故出在1966年。他这“前国民党中将”的身份成了靶子,被反复拉去批斗。有人往他身上泼墨水,逼他站三小时戴高帽,嘴里还骂“你还当自己是司令?”。他从不还嘴,只是低头站着,夜里却会突然坐起来摸地图。 1968年春天,他几乎不出门了。邻居最后见他,是在窗边发呆,妻子在阳台晾衣服,谁都没料到是最后一面。两天后破门而入,饭菜还在灶上,夫妻俩并排躺着,盖着旧棉被,桌上字条就八个字:“不愿再受屈辱,唯有此路”。 陈长捷的悲剧,根本不是个人顽固,是特殊年代的碾压。他本是抗战英雄,平型关时率61军跟板垣师团血战十二昼夜,把日军钉死在鹞子涧,改造时也踏实干活,却架不住身份带来的冲击。 1979年组织为他平反,骨灰迁进龙华革命公墓,才算给了个公正说法。说到底,他只是想守着家人过安稳日子,可时代没给这个机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