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红军军委书记罗南辉被捕。不等敌人用刑,他直接哭跪求饶,说啥都愿招;敌人放他测试,他反倒拽着监狱大门不肯走! 多数人想起罗南辉,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样。可他革命生涯里最牛的,是主动摘下“英雄”光环,套上“怂包”面具。 那时候罗南辉可不是在前线冲锋陷阵,是在四川自贡、泸州一带做兵运工作。说白了就是偷偷钻进军阀部队里,策反那些受压迫的士兵,让他们跟着红军干革命。他手里攥着三个营的敌军名单,这些人都是他熬了无数个夜晚、冒着杀头风险才说动的,就等信号起义。 要是他像其他英雄那样硬扛,敌人要么把他打死,要么逼他交出名单。不管是哪种结果,几百号准备起义的士兵全得遭殃,四川的兵运工作也得倒退好几年。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的“英雄名声”,远不如革命大事重要。 敌人一开始根本不信,觉得红军干部哪有这么没骨气。先把他关在柴房里,故意不给饭吃,还派狱卒盯着他。他倒好,一见到狱卒就哭,说自己后悔参加红军,只要能活命,啥都肯说。 敌人试探着问他红军的据点,他就说些早就废弃的破庙、旧窑洞。敌人派去查的人跑了好几趟,啥也没找到,反倒觉得他是个没见过世面的“软骨头”,对他的防备松了不少。 后来敌人想了个损招,说要放他走,其实是安排了人跟在后面,想顺藤摸瓜找出更多革命同志。罗南辉一听说要放他,立马拽着监狱大门不撒手,还哭着喊“出去了也没活路,军阀要抓我,红军也会说我叛变,不如在监狱里混口饭吃”。 当时狱里还有两个跟他一起被捕的同志,一开始也误会他,觉得他真的叛变了,见了他都躲着走。他也不解释,趁敌人不注意,偷偷用指甲在墙上刻暗号,告诉那两个同志“别慌,我是装的”。 再后来,他趁狱卒换班的空隙,偷偷把敌人的布防情况写在纸条上,藏在鞋底,托人传给了外面的革命同志。还找机会帮那两个同志弄开了手铐,带着他们一起越狱跑了出去。 直到这时候,大家才明白,他之前的“哭跪求饶”,全是演给敌人看的。比起宁死不屈的硬拼,这种装怂受委屈、还得时刻提心吊胆怕露馅的做法,其实更需要勇气。 现在很多人讲革命英雄,都只提“宁为玉碎”,却忘了还有像罗南辉这样的英雄,为了保住革命火种,甘愿放下光环,当一回“怂包”。他不是真的怂,是把革命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名声、甚至性命都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