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仲樵:借日军之手除叛徒丈夫的抗联女英雄 1939年,被捕入狱的女战士在给鬼

谈古论今朝 2025-10-07 19:46:12

田仲樵:借日军之手除叛徒丈夫的抗联女英雄 1939年,被捕入狱的女战士在给鬼子洗衣服时,发现了自己丈夫的衣服,她瞬间明白了原来自己被抓是因为丈夫当叛徒出卖了自己,于是她想到一个办法,用一张纸条巧妙地借日军之手除掉了丈夫。 牢房的空气里弥漫着潮湿与烟火味,田仲樵在一堆肮脏的衣物中摸到了一件灰布衫,她的手顿了一下,那补丁的位置她再熟悉不过,这是她当年亲手缝在丈夫衣袖上的。 说田仲樵,可不是普通女战士,她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老交通员,1939年那会儿,东北敌后根据地被鬼子反复“扫荡”,她专门负责在佳木斯周边传递抗联情报,连赵尚志将军都夸过她“胆子比男兵还大”。她丈夫叫荀玉坤(据史料记载,其曾随田仲樵加入抗联,后叛变投敌,田仲樵智除叛徒的事迹有地方资料与回忆材料互证),当初是田仲樵帮他戒除烟瘾后,特意请示组织将他吸纳进抗联的。一开始他也肯吃苦,跟着跑交通、送粮食,两人还在桦南县的老乡家借了间土房,算是有个临时的家。 那补丁是去年冬天缝的,当时荀玉坤外出执行任务,衣袖被树枝刮破了一大块,回来冻得直打哆嗦。田仲樵连夜找了块从家里带来的粗棉布,用自己攒了半年的粗棉线,一针一线缝得紧实,还特意把补丁边缘折了两圈,怕磨着荀玉坤的胳膊。现在指尖摸到那熟悉的针脚,田仲樵的脑子“嗡”的一声,之前的疑惑全有了答案。 她被捕前三天,刚跟荀玉坤交接完一份重要情报,当时荀玉坤还说要去邻村找老乡筹粮,让她自己注意安全。结果第二天一早,鬼子就精准摸到了她藏情报的柴房,没费多少劲就把她抓了。那会儿她还琢磨,鬼子怎么会这么清楚她的落脚点,甚至连她藏情报的习惯都知道,现在看着这件灰布衫,她才算彻底醒了——除了荀玉坤,没人能把这些事告诉鬼子。后来她才知道,荀玉坤早已投靠日军,甚至曾在审讯时出面劝降她。 田仲樵没敢露半点情绪,牢房角落就有鬼子的“耳目”,是个投降的伪军,专门盯着俘虏的动静。她要是哭了或者闹了,不光自己活不成,还得把跟她对接过的两名小交通员暴露出去,那可是两条年轻的命。她悄悄把灰布衫往洗衣盆里按了按,借着搓衣服的力道,摸了摸发髻——里面藏着半截铅笔头,是她被捕时趁鬼子不注意,从传递情报的本子上掰下来的,本来是想留着万一有机会给外面传信。 她又摸了摸口袋,翻出一张皱巴巴的烟盒纸,是之前给鬼子送水时,从地上捡的。趁着看守鬼子转身跟伪军聊天的功夫,她蹲在洗衣盆边,用膝盖顶着烟盒纸,飞快地写起来。她特意模仿抗联将领的笔迹,没写多余的话,就写“此人暗通抗联,藏有劫狱计划,三日后行动”。1939年的东北日军,最怕的就是抗联搞劫狱,前一年抗联就曾在汤原县成功营救过20多名战友,鬼子至今还防着这事儿。 写完她把纸条叠成米粒大小,塞进了灰布衫的里层口袋——那是荀玉坤平时放烟丝的地方,只有她知道,这个口袋的线松了点,东西塞进去不容易掉,却会在鬼子翻找时轻易被摸出来。她算准了,鬼子每天都会抽查俘虏的衣物,就怕藏武器或者情报,荀玉坤是叛徒,本身就不被鬼子信任,只要纸条被发现,鬼子肯定不会饶他。 果然当天傍晚,鬼子就来翻衣物了,没一会儿就从灰布衫里搜出了纸条。鬼子军官拿着纸条,指着荀玉坤的鼻子骂,荀玉坤吓得脸都白了,一个劲喊“冤枉”,说自己没藏纸条,可鬼子根本不听。他们本就对叛徒存着戒心,又赶上之前有劫狱的先例,直接把荀玉坤绑了起来,当天晚上就拉到牢房后面的空地上处置了。 田仲樵隔着铁窗看到这一幕,嘴唇咬得发白,没哭也没笑。有人说她狠,可在1939年的敌后战场,叛徒比鬼子还害人,多少战友因为叛徒出卖丢了性命,多少老乡因为叛徒指认被鬼子烧了房子。荀玉坤的叛变已让组织暴露在危险中,田仲樵要是不这么做,他还会出卖更多抗联战士,她这是用最险的办法,护了更多人的安全。 后来过了半个月,田仲樵趁着鬼子换防,在其他狱友的帮助下逃了出去,又重新回到了抗联队伍,继续干交通员的活儿,只是再也没跟人提过荀玉坤的事儿。她心里清楚,她先是抗联战士,再是别人的妻子,国家大义面前,个人的恩怨根本不算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2
谈古论今朝

谈古论今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