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制 8 天后见效:欧美车企施压,荷兰主动求谈安世半导体问题 荷兰政府这波变脸速度够快,前阵子对安世半导体动手时的硬气劲儿,才过 8 天就换成了主动求谈的姿态,说到底还是被产业链的现实按在了地上。 当初跟着别人的节奏走,动了中资手里的安世半导体,这会儿欧美车企一闹,立马就慌了神,只是谈之前倒该先问问,中国企业的利益到底还算不算数。 安世半导体可不是路边随便捡的摊子,是中国企业真金白银投进去的,股权清清楚楚在手里。结果荷兰那边一句话,就借着所谓的 “物资供应法” 插手企业运营,把中方股东的权益压到一边,连企业日常管理都被第三方接管了。 干这些事的时候,压根没见他们提过 “合法权益” 四个字,仿佛中资的投入和控制权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这里面的门道其实不难猜,哪是荷兰自己突然想起要管这事,分明是背后有人在使劲。那边刚跟荷兰递了话,要求把中资从关键企业里踢出去,荷兰这边立马就有了动作,美其名曰 “防止技术外流”,本质上就是顺着别人的意思办事,把中国企业的合法投资当成了做交易的筹码。 他们大概以为只要搬出 “安全” 的名头,就能把这事糊弄过去,没想到中方反制的力道精准传到了产业链上。 才 8 天工夫,欧美车企就先扛不住了,组团给荷兰递话,说芯片供应已经卡了脖子,再不想办法恢复,用不了几周生产线就得全部停摆。 汽车产业可是欧美经济的重头戏,真要是停了工,多少岗位要没了,多少企业得栽进去,这笔账荷兰政府心里肯定门儿清。 之前跟着别人折腾的时候,荷兰大概没空想过产业链会这么脆,更没料到中国反制能一下掐住要害。现在车企的压力一层层堆过来,议员们也开始喊话,这才赶紧调转方向要谈。只是这态度变得再快,也绕不开一个最实在的问题:中国企业被损害的利益该怎么补? 当初说接管就接管,中资手里的股权被稀释,经营决策权被架空,这些可不是小事。现在需要芯片了,想起找中方谈供应,那之前被随意践踏的权益就不提了? 合着只有欧美车企的生产线金贵,中国企业花真金白银换来的资产就可以随便拿捏?这双标的道理讲不通,也没人会认。 安世半导体能在汽车芯片领域站得住脚,跟中资这些年的投入和运营分不开。荷兰一句话就想把控制权攥在手里,还想打着 “欧洲化” 的旗号把中资挤出去,这跟抢没什么两样。现在供应链出了问题,倒想起中资的作用了,早干嘛去了? 欧美车企的警告其实就是最实在的提醒,汽车芯片就那么几条关键生产线,安世半导体一卡,从整车厂到零部件商全得跟着断供。 荷兰政府急着谈,无非是怕产业崩盘的锅砸到自己头上,但谈的前提得摆正:中国企业的利益不是可以随意牺牲的垫脚石。 股权是白纸黑字的,经营权是合法享有的,之前被强行干预造成的损失也得有说法。这些问题不解决,光想着让中方配合恢复供应,哪有这么便宜的事。荷兰要是真有诚意,就该先把吃下去的吐出来,把属于中国企业的东西还回去,而不是想着先蒙混过关。 说到底,荷兰这是自己把自己架在了火上。跟着别人搞所谓的 “技术封锁”,以为能占到便宜,结果先把自家产业链拖进了坑里。 现在求着谈可以,但必须拎清楚,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不是谈条件的筹码,而是底线。当初怎么粗暴动手的,现在就得怎么老老实实地纠正过来。 要是还抱着 “好处自己拿,风险别人扛” 的心思,这谈也没必要继续。中方反制 8 天就能见效,说明手里有的是办法,真耗下去,谁先撑不住显而易见。 荷兰政府要是真想解决问题,就别再打马虎眼,把中国企业的利益实实在在摆在台面上,该还的还,该补的补,这才是谈的诚意。 不然就算这次糊弄过去了,以后谁还敢把真金白银投到一个说翻脸就翻脸的地方?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想和中方谈谈,但荷兰还在狡辩:不是美国让干的》
中方反制8天后见效:欧美车企施压,荷兰主动求谈安世半导体问题 荷兰政府这波
凡之谈世界
2025-10-19 13:08:53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