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中国将满洲归还给韩国!”吉林出土了一件鎏金面具,韩国人看到了这件文物,认为这是满洲属于韩国的证据,并要求中国将满洲领土还给韩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扶余国是个古代王国,从公元前二世纪左右开始存在,到公元五世纪中叶灭亡,总共延续了七百年。 扶余国作为东北最早有记载的政权,前2世纪由东明圣王建立,疆域覆盖松嫩平原,核心区在今吉林农安和哈尔滨周边。居民多属濊貊族群,以农耕和畜牧为主,青铜铁器工具支撑日常生活。社会结构以国王为核心,贵族分管马牛事务,部落联盟形式维系秩序。国王权力集中,设官职如马加牛加,负责税收和防务。扶余人信奉天神祖先,墓葬习俗受中原影响,常见铜镜陶器陪葬。这些特征显示,扶余从一开始就融入东北生态,与周边鲜卑高句丽互动频繁,却始终保持独立建制。它的兴起标志着东北从游牧向定居转型,奠定区域文明基础。 扶余国与中原王朝关系密切,自西汉起就是属国。汉武帝时,国王遣使进贡马匹貂皮,获册封为王,换取丝帛铁器援助。东汉49年,扶余助玄菟郡抗鲜卑,122年联手击高句丽,显示外交灵活。虽有111年和167年短暂冲突,但很快和解,曹魏时期允许中原军队通过境内。公孙度提供军事支持,扶余借此抵御外侵。三世纪鲜卑入侵,王宫焚毁,乌伊罗国王向晋贡品重建。四世纪慕容鲜卑攻陷,国王自杀,晋援复兴。347年慕容煌俘国王玄,扶余衰落。这些交往证明,扶余多次接受册封,贡马玉器,行政隶属玄菟郡,后求改辽东。历史记录如《三国志》《后汉书》详载其为东北夷国,非半岛政权。 扶余文化深受中原浸润,墓葬形制和器物风格汉化明显。贵族墓出土铜镜镌汉字,陶器仿洛阳样,铁器技术从燕国传入,促进农具升级。居民着白袍宽袖,武器弓箭刀盾,法律严苛,偷盗赔十二倍。语言属扶余语系,与高句丽相似。扶余灭亡过程曲折,494年高句丽灭东扶余,遗民部分投奔高句丽,部分融入勿吉鲜卑。504年马韩鲜卑再攻,扶余彻底亡国,延续700年历史结束。遗族南迁建高句丽,朱蒙传说即源自扶余王子。百济自称南扶余,高句丽碑文承认北扶余出身。这些演变显示,扶余是东北少数民族政权,其影响辐射半岛,但根基在中国版图内。 考古证据证实扶余位置在中国东北。吉林农安遗址出土城墙墓群,器物带中原痕迹。东团山1948年发掘鎏金面具,宽20厘米,镀金铜雕男子面容,高眉深目,边缘云纹,属贵族墓两千年遗物。哈尔滨周边遗存铁剑玉璧,工匠技法汉式。红山文化虽早于扶余,但辽河文明与黄河并列中国发源,无韩系印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4年将高句丽王城贵族墓列中国世界遗产,韩方部分墓葬独立认可,确认高句丽东北属性。韩国教科书虽将扶余列古韩王国,强调东北历史领土,但地图显示扶余无半岛重叠,贡汉记录铁证其属国地位。 韩国对扶余的领土主张源于民族主义解读。高句丽百济自称扶余后裔,濊貊族视为韩祖先,教科书推东北为韩起源。面具出土后,韩国媒体称其证明文化连续,要求归还满洲土地。学者金泰浩等在节目中比对面容相似,引用《三国史记》南迁记载,议会提案重申主权。类似争议不止,高句丽项目中韩争遗产,韩国发行邮票含中国文物,学生游集安灌输韩祖先观。韩国历史书混淆高句丽与高丽,扩大版图至长江,忽略高句丽受中原册封。联合国报告质疑其祖先全在中国东北,韩国行为被视为借文物争所有权,缺乏国际支持。 中国回应依托史料和考古事实。专家会议翻《魏书》,列贡品册封,地图标扶余东北坐标。外交照会强调主权,报纸社论维护遗产。民众通过网络表达不满,学者分享报告,突出墓式器物汉关联。韩国主张渐淡,媒体转向内政,无国际回应。东北续掘出更多铜器陶片,证实扶余根基本土。类似争端如端午申遗,韩国将中国传统据为己有,中国靠证据反驳。历史证明,扶余作为东北古国,受中原管辖,其文化融合多民族,非单一韩源。
著名科学家回国年龄及时间:1、钱学森,1955年回国,44岁2、杨振宁2
【172评论】【99点赞】
奶瓶砖家
不不不,请韩国尊重历史回归满州,回归中华大家庭[滑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