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元一粒的片仔癀,现在谁还在买?”最近这个问题在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曾经被炒到1600元一粒、克价超过黄金的“神药”,如今在拼多多上600元就能买到,二手市场回收价更是跌到400元一粒。福建人曾经“商务宴请标配”的茅台+片仔癀组合,如今也成了过去式。这颗被捧上神坛的“药中茅台”,到底怎么了? 从“抢不到”到“卖不动”,片仔癀的过山车人生 片仔癀的辉煌史,堪称一部资本炒作教科书。2021年,这颗3克的小药丸被黄牛炒到1600元一粒,门店限购、代购加价,甚至有人囤货等涨价。那时候,片仔癀是身份的象征——商务宴请桌上摆两粒,比茅台还显贵气;送礼送一盒,比送奢侈品更有面子。商家更是把它包装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从保肝护肝到排毒养颜,甚至有人宣称“酒后一粒片仔癀,醒酒又健康”。 但好景不长。2025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片仔癀营收74.19亿元,同比下降12.01%;净利润21.29亿元,同比下降20.74%。核心业务肝病用药收入38.80亿元,同比下降9.41%,成本却暴涨20.64%,毛利率直接跌了9.68个百分点。更扎心的是,存货余额涨到61.60亿元,比年初多了24%,库存压得公司喘不过气。 消费者不买账了:760元,我图什么? “以前送片仔癀,客户觉得有面子;现在送一盒,人家转头就挂二手平台卖了。”一位福建生意人吐槽。经济增速放缓,消费降级成了主流,大家更愿意把钱花在刀刃上。护肝片市场早就不是片仔癀一家独大,几百元的替代品多的是,效果也不差。 二手市场的价格更直观:2024年底,片仔癀回收价跌到500元一粒,2024年以前的旧货只值460元,内蒙古的回收商甚至开价400元。拼多多上,600元一粒的片仔癀比比皆是,还打着“假一赔十”“官网溯源”的旗号。官方指导价760元?消费者用脚投票:这价,我不买。 资本炒作退潮,片仔癀该醒醒了 片仔癀的暴跌,本质是资本炒作与消费理性的碰撞。过去,它被贴上“奢侈品”“国礼”“神药”的标签,价格脱离了实际价值。但药终究是药,不是理财产品。当消费者发现“760元一粒”买的是品牌溢价而非疗效,当黄牛党发现囤货再也赚不到差价,泡沫自然就破了。 更关键的是,片仔癀自己也没跟上变化。研发费用虽然涨了24.42%,但新药还没见影;二线产品如心脑血管用药收入暴跌65.20%,毛利率只剩8.57%。产品结构单一、增长动能不足,这些问题在业绩下滑时全暴露了。 药还是那味药,但市场变了 片仔癀的困境,其实是整个中药行业的缩影。当“神药”光环褪去,消费者开始追问:这药到底值不值760元?答案很明显:不值。原材料成本170元,卖760元,其中94%的成本是牛黄和麝香——但这些稀缺资源的价格波动,早就该被企业消化,而不是转嫁给消费者。 现在的消费者更精明了:他们要的是疗效,是性价比,是真实的需求,而不是资本编造的故事。片仔癀如果想翻身,得先回答三个问题:第一,能不能把价格打下来?第二,能不能推出更多高性价比的产品?第三,能不能别再炒“神药”概念,踏踏实实做药? 最后想问问你:760元一粒的片仔癀,你还会买吗? 这颗小药丸的跌落,其实是个好现象——它让市场回归理性,让消费者不再为虚高的品牌溢价买单。但片仔癀的未来,还得看它自己能不能争口气。你觉得片仔癀该怎么做才能翻盘?是降价求生,还是靠新药突围?来评论区聊聊吧——你的每一次发声,都是在为中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助力! 来源:头条热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