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被反超,上海增速领先,深圳能否守住“外贸第一城”

数据读城 2025-10-23 22:50:58

2025年1-9月的外贸数据已出,重点城市的外贸格局出现微妙变化。旨在蝉联“外贸第一城”的深圳稍显紧张,9月当月的进出口总额被上海反超,前三季度的进出口总额只比上海高出230多亿元,领先优势已经非常微弱。如若深圳在第四季度不能恢复增速,“外贸第一城”称号可能还给上海。 外贸增速是深圳与上海今年的最大差别,深圳前三季度同比微增0.1%,而上海保持了5.4%的同比增长。深圳出口增速同比下滑,而上海出口增速达双位数,此消彼长,悬念拉满。 深圳的外贸韧性有多强? 尽管今年以来外贸增速放缓,但深圳在前三季度仍位居榜首。 进口端的数据爆发成为今年深圳的外贸特色之一。前三季度,深圳进口总额为13261.25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机电产品进口超1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集成电路和电脑零部件是其中的大头。 面对美国关税调整的缓冲期,部分企业需要抢进口一部分涉美材料和器件,为供应链的重构,预留一定的空间。深圳机场的国际货运量因此发生变化,1-9月国际货运量超过75万吨,高附加值货物占比超过7成。 面对全球需求疲软的大环境,深圳新兴产业的崛起保障了更多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锂电池出口同比增长36.6%,1-8月纯电乘用车出口同比增长14.3%,比亚迪出口保持高增速,深圳以此对冲了传统产品出口下滑的压力。 深圳出口对美依赖度为15%左右,为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冲击,深圳以多元化市场布局精准填补美国市场缺口。前三季度,深圳对美出口占比持续下降,但对东盟、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进出口均实现了稳定增长。 深沪对比,两个外贸顶流城市的实力拉锯战 上海与深圳的进出口总额差距不足240亿元,第四季度的数据对比更加白热化,但两座城市的外贸架构其实差距较大。 民营企业在深圳外贸格局里占据主导地位,进出口占比超过7成,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结构,使深圳在应对外部冲击时反应更加敏锐。上海的优势在于其国企与外资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服务贸易优势,这让上海在全球需求复苏中更易抢占先机,也确实在今年上半年拥有更高增速的进出口金额。 第四季度,两座城市均有外贸爆发点,深圳多个重点产业领域在11、12月迎来出货高峰期,而上海有进博会的加持与虹吸效应,可以凭此发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链协同优势。 相比之下,深圳守擂的底气更足,年底抢出口较有保障,政策工具箱也预留了一定的空间,“2025稳外贸政策要点”中提及的品牌补贴、物流支持等措施,将在四季度进入兑现期。 深圳和上海的“外贸第一城”之争,其意义并不在于一个头衔或排名,其中折射的是我国外贸转型与拓展趋势。深圳代表的是扎实的制造业根基对外贸的坚实支撑,以“中国制造”升级“中国创造”,来对关税壁垒予以层层击破。

0 阅读:65
数据读城

数据读城

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