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理会气候安全公开会上,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火力全开。 安理会气候与安全问题公开会的现场气氛,被美国代表的两次发言搅得有些微妙。这位代表拿着一份自制的排放数据图表,话里话外都在暗示中国是全球气候问题的 “罪魁祸首”,一会儿说中国碳排放量巨大,一会儿又暗指中国 “靠污染环境换经济优势”,末了还不忘吹嘘美国的环境政策是 “全球楷模”。 这番话刚落地,耿爽就拿起了话筒。他没有绕任何弯子,上来就接住了美方的话茬,那句 “既然美国代表这次不那么含蓄,直接点名了,那我也就不再含蓄了” 说得掷地有声,在场不少国家代表都下意识坐直了身子。 耿爽先把美方的 “排放量指责” 摆在了数据面前,他提到中国有 14 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稳居全球第二,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超过 30%,这样的体量下,中国人均碳排放量在世界上根本不算高。反观美国,作为全球历史累计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人均碳排放量常年处在世界顶端,却绝口不提自己的历史欠账。 这话里藏着最实在的对比,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早算过账,美国从工业革命到现在的累计碳排放量,比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加起来都多。而中国即便近几年排放总量上升,也是因为在承担全球制造业分工,很多出口商品的碳排放其实该算在消费国头上。 针对美方吹嘘的 “政策楷模” 说法,耿爽的回应更直接。他提起美国曾公然称气候变化是 “人类历史最大骗局”,还两度退出《巴黎协定》的往事。这种大开历史倒车的行径,严重破坏了全球气候治理的节奏,让不少国家的合作计划都落了空。 在场的人都清楚,美国去年刚宣布投入 7.8 亿美元支持清洁能源技术,可这点钱连填补自己的减排缺口都不够。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数据显示,美国承诺的气候资金常年不到位,仅 2024 年就拖欠绿色气候基金近 20 亿美元,反观中国,仅在 “一带一路” 绿色项目上的投入就已超 300 亿美元。 耿爽特意提到了国际社会的共识:中国是全球公认的履行减排承诺意志最坚定、行动最有力、效果最显著的国家。这话不是空口说的,中国的风电、光伏装机容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2024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总量的 60% 以上,这些实打实的行动,比任何口号都有说服力。 他话锋一转,点出了问题的关键: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的是团结合作,不是指责推责。美国代表之前一直在强调 “气候安全”,却避而不谈自己的责任,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对气候治理的干扰。 国际能源署刚发布的《全球甲烷追踪 2025》报告其实早暴露了问题,里面明确说多数地区甲烷排放报告缺乏实际测量数据,能源领域的排放比各国上报的高出 80%。美国作为甲烷排放大国,既没公布过精准的测量数据,也没出台有效的管控政策,却有脸指责别人,这在外交场合着实少见。 耿爽的第二次回应更侧重戳破美方的双重标准,他没直接批评,而是摆事实:美国一边要求其他国家加大减排力度,一边自己的化石燃料补贴还在增加;一边鼓吹多边合作,一边又动辄搞单边制裁,限制清洁能源技术转让。这种做法,怎么可能成为 “楷模”? 不少发展中国家代表听完都频频点头,对他们来说,美国的气候政策向来是 “说一套做一套”,承诺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很少兑现,反而中国一直在帮他们建光伏电站、风电项目,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帮助,比任何会议上的表态都管用。 耿爽最后那句 “谁在采取行动、谁在推卸责任,谁在寻求合作、谁在无理搅局,大家看得清清楚楚”,算是把现场的窗户纸彻底捅破了。美国代表脸色有些难看,却没再站起来反驳,毕竟耿爽提到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件事,都有联合国或国际机构的报告背书,根本无从辩驳。 这场交锋算不上意外,这些年美国在气候问题上的双标操作早就不是秘密,只是很少有人在安理会这样的场合如此直接地指出来。耿爽的 “不再含蓄”,本质上是替很多国家说出了心里话:气候问题关乎全人类的安全,容不得半点政治操弄和双重标准。 会议结束后,有发展中国家代表主动找耿爽交流,说这番话 “说出了大家想说却没说的话”。确实,在气候变化这样的全球性挑战面前,光靠指责解决不了问题,美国要是真把自己当 “楷模”,不如先把拖欠的资金补上,把自己的减排目标落实,别再让 “气候合作” 变成空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