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队压力很大,印度公开卫星照片,发现中印实控线附近,我国南隆子机场新修建了36座加固飞机掩体,还发现了,多架彩虹-4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 南隆子机场的位置太刁钻了,距咱们所谓的 “上苏班西里区” 就几公里,等于贴着实控线扎下了营寨。印度在东段部署的 8 个空军基地里,提斯浦尔、查布亚算是离得近的,可即便这样也还隔着 200 公里左右。 之前印军总觉得苏 - 30MKI 的作战半径够得着,靠着 2700 米的沥青跑道能随时前出,现在南隆子这机场一补位,等于把 “战场” 直接推到了家门口。 36 座加固掩体可不是摆样子的,这种掩体墙面浇筑了厚达数米的钢筋混凝土,能扛住精确制导炸弹的直接打击,就算是印度空军最倚重的 “布拉莫斯” 巡航导弹,想炸穿都得费点劲。 那些彩虹 - 4 无人机更不是善茬,这批应该是换装了重油发动机的升级款,安徽航瑞产的 “云雀” 发动机可不是闹着玩的,高压共轨加涡轮增压技术,让无人机在高原上也能飞得顺畅。 印度空军的部署本来就有点捉襟见肘,全军 40% 的兵力都堆在印巴边境,中印这边只分到 22%,主力就是提斯浦尔和查布亚的两个苏 - 30MKI 中队。这些战机想飞到南隆子附近,单程就得半个多小时,人家的歼 - 16 从掩体里滑出来,十分钟就能升空拦截。 防空系统同样跟不上节奏,印度刚在边境部署的 S-400,理论射程够得着南隆子,但彩虹 - 4 能贴着山脊线低空飞行,雷达很难捕捉信号。就算雷达发现了,等导弹锁定发射,无人机可能早就完成打击溜了。那些加固掩体里的战机更难对付,人家可以采取 “打了就藏” 的战术,S-400 总不能一直对着空掩体开火,弹药耗不起。 彩虹 - 4 的侦察能力更是让印军坐立难安,无人机搭载的合成孔径雷达,就算是阴天、沙尘天也能穿透伪装,藏在山谷里的弹药库、指挥所都能被揪出来。之前印军在边境搞演习,刚把坦克拉出来,就发现天上有彩虹 - 4 在盘旋,演习只能草草收场。有军官抱怨,现在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眼皮子底下,跟裸奔没区别。 之前印军还指望靠数量优势撑场面,现在看来纯属自欺欺人。南隆子的 36 座掩体意味着持续作战能力,就算印度拼死打掉几架战机,人家很快就能从后方调补。 边境的基层部队已经感受到了压力,有士兵在日记里写,白天不敢在户外长时间停留,晚上帐篷得随时熄灯,生怕被无人机的热成像设备盯上。之前修的前沿工事,现在都得重新加固,还得挖防空洞,士兵的体力消耗比平时多了一倍。物资补给车也得改走夜路,每辆车都得涂伪装色,就算这样,还是怕被天上的 “眼睛” 发现。 印度军方想过对策,比如往东段增派战机,可机场容量有限,提斯浦尔和查布亚的停机坪早就满了,扩建又得花好几年。想部署更多防空导弹,可经费又不够,今年的国防预算大部分都给了海军,陆军只能凑合用老装备。有议员在议会质问,为什么没提前预判到南隆子的部署,军方只能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更麻烦的是战略主动权丢了,之前印军还能靠苏 - 30MKI 的威慑力掌握局部制空权,现在南隆子的战机和无人机一部署,制空权的天平直接倒了过去。想调动装甲部队增援?彩虹 - 4 随时能打伏击。想修新的工事?无人机天天盯着,根本藏不住。只能被动地增兵、加固防御,可这样一来,后勤压力更大,陷入了恶性循环。 印度的军工体系也掉了链子,想仿制类似的加固掩体,可钢筋混凝土的配方不过关,抗打击能力差了一半。想造自己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发动机技术突破不了,只能靠进口零件凑数,成本高还容易被卡脖子。之前跟美国谈买 “死神” 无人机,人家要价太高,还附带着一堆政治条件,到现在也没谈成。 边境的民众开始慌了,上苏班西里区的居民听说南隆子部署了无人机,纷纷打听要不要搬家。当地的商人也不敢囤货了,怕战事起来物资运不进来。之前热闹的边境集市,现在冷清了不少,商户们都说,等局势稳了再开门。 印度军方现在是进退两难,增兵吧,后勤扛不住,不增兵吧,压力越来越大。想跟中国谈判,又拉不下脸,只能硬撑着。有内部消息说,已经把克什米尔地区的部分兵力调往东段,可这样又削弱了对巴基斯坦的防御,顾此失彼。 南隆子机场的这些新设施,看似只是多了些掩体和无人机,实则彻底改变了东段边境的力量平衡。印度之前的战略部署全是围绕 “200 公里威慑圈” 来的,现在这个圈子被硬生生打破,所有预案都得推倒重来。那些曾经觉得 “安全” 的军事重地,现在都暴露在火力覆盖之下,这种心理上的压力,比实际损失更让人难受。 现在印军指挥部里最忙的就是参谋们,天天对着卫星照片分析,想找出掩体的弱点、无人机的巡逻规律。可越分析越头疼,人家的部署滴水不漏,掩体抗打击、无人机够灵活、补给还方便,根本找不到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