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的台北,细雨绵绵,仿佛连天气都预感到一场悄无声息的风暴即将降临。

同巍聊历史 2025-11-17 17:13:09

1950年3月的台北,细雨绵绵,仿佛连天气都预感到一场悄无声息的风暴即将降临。 青田街三巷六十八号,一栋看似普通的小洋楼。深夜九点多,这里灯火未灭,吴石将军正坐在书房整理最新一批情报。 他眉头紧锁,面前那部安格利-9型电台忽闪忽闪,像是在预警什么。桌上那杯温水已经凉透,而他身后的钟表,正指向晚间九点三十分。 门外传来一阵急促脚步声,接着便是重重的敲门。 “吴将军,开门!国防部紧急召集,请即刻前往!” 吴石没有起身。他早已察觉异常,自数日前起,寓所周围频繁出现陌生人影,他明白:敌人来了。 门没开,特务破门而入。吴石迅速起身,掏出抽屉里的小瓶——安眠药,试图一口吞下。却被一个名叫李汉一的特务猛地扑上,一把打翻药瓶。 书房瞬间混乱。资料散落、电台跌落在地。吴石拼命挣扎,扣子被撕裂,额头撞在桌角,鲜血渗出。但最终,他被死死按住,铐上手铐,带走。 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抓捕,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一场筹谋数月的“无声刺杀”。 背后操盘者,不是冲锋在前的“活阎王”谷正文,而是坐镇指挥、笑里藏刀的保密局局长毛人凤。 这个其貌不扬、表情永远温和的男人,用一只无形的手,在黑暗中逐一摘除他眼中的“毒瘤”。而吴石,将军出身、骨血忠诚,正是他最想拔除的那一根。 早在吴石赴台之前,毛人凤便已派人渗透其身边,聂曦的行踪、王碧奎的银行记录、电话通联、信件来往,全都尽在掌控之中。他不是抓一个“人”,而是在拆解一张“信仰的地图”。 吴石被带至“南所”,从那一刻起,他的人生走向终点。但在毛人凤眼中,这才是他的开局。 酷刑、诱供、伪造电文、媒体定罪,每一招都精准打击,将吴石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最讽刺的是,毛人凤甚至动用美国人提供的K-6型指纹设备,将吴石的指纹“嫁接”到一份伪造的作战图纸上——让“罪证”听话地站出来说话。 他还命人写了一份“绝密报告”,呈送蒋介石案头,声称:“再不处置吴石,金马防线将成摆设。” 蒋介石沉默数日后批示:立刻处决。 1950年6月10日,清晨五点,台北马场町刑场,吴石走下押车时,仍然挺直腰板。他的左眼已经失明,肋骨断裂,但他要求用自己的方式走完这最后一段。 行刑队“点射”,两声枪响,子弹穿心。他的身体瞬间倒下,血浸透白衬衫,心脏竟被震出胸腔。 这不是一个人倒下,是一个时代的忠骨,轰然坠落。 毛人凤在办公室里看完行刑照片后,端起茶杯,语气平静地对蒋经国说:“干净利落。” 然而,这位“笑面虎”以为自己赢了,却从未真正理解,忠诚不会因肉体灭亡而消散。 多年后,一份旧档案被翻出,吴石当年写在电台密封稿上的一句话如警钟回响: “信仰的价值,不在于保存性命,而在于不负人民。” 历史终于为他正名。 毛人凤,这个曾操控无数人命的黑暗主使,却早已在史书中失去了位置——只有“耻辱”两个字,永远钉在那一页最寒冷的台北夜里。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同巍聊历史

同巍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