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和日本有冲突的时候,国人都会自发抵制日货。这次冲突比历次都严

桃叔笑谈 2025-11-24 19:58:52

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和日本有冲突的时候,国人都会自发抵制日货。这次冲突比历次都严重却没有人喊抵制日货了。其实答案很简单,不是大家的立场变了,而是如今想找些值得抵制的日货,都变得困难起来——那些曾占据中国市场半壁江山的日本商品,早已被中国制造业的浪潮悄悄替代。 二十多年前中国市场上的日本商品确实是实打实的“硬通货”,那时的“日本制造”几乎等同于高品质的代名词,普通家庭能拥有一件日系家电都能成为邻里间的谈资。 这一点从1985年的进口数据就能看得明明白白,那时候中国从日本进口的电视机数量一下子增长了2.9倍,冰箱和洗衣机也分别涨了3.4倍和2.8倍,松下、索尼、夏普这些品牌在国内家电市场的份额加起来能占到半壁江山,松下的彩电更是一度拿下近20%的市场份额,相当于每五台电视里就有一台是松下的。 那时候不是大家不想支持国货,而是当时的国产家电在技术和质量上确实和日系产品有差距,想买台耐用的家电,日系品牌几乎是默认的优质选择。 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速度远超日本企业的预期,曾经的“徒弟”如今早已逆袭成“师傅”。 在家电领域,这种替代来得又快又彻底,海尔早在2011年就收购了三洋电机的东南亚业务,海信后来更是直接拿下了夏普的墨西哥工厂和东芝电视95%的股权,曾经高高在上的日本家电巨头,如今不少核心业务都成了中国企业的子品牌。 现在走进家电卖场,TCL、海信、格力这些国产品牌已经占据了绝对主流,全球市场份额更是遥遥领先,曾经需要凭票购买的日系彩电,现在只能在高端柜台里占一小块地方,份额连零头都不到。 现在的年轻人买家电时,很少会专门关注是不是日本品牌,反而会因为国产家电的高性价比和智能功能果断下单,毕竟同样的价格,国产冰箱能做到更大容量,国产空调的节能效果和智能控制反而更符合国人需求。 消费电子领域的替代更是让人直呼“时代变了”,放在十五年前,数码店里最显眼的位置永远留给索尼、松下、佳能这些日系品牌。 那时的索尼随身听是学生党眼中的“顶配”,攒几个月零花钱买一台Walkman,能在同学里炫耀好久;松下的翻盖手机凭着超长待机和耐摔的特点,成了上班族的首选,2005年索尼爱立信在国内手机市场的份额一度冲到8.2%,和诺基亚分庭抗礼,谁能想到,不过十几年时间,这些曾经的“香饽饽”就成了市场里的“小众款”。 现在的数码卖场里,华为、小米、vivo的手机占据了核心位置,2024年国产手机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超过85%,索尼、松下的手机早就退出了中国市场,连曾经的“影像王者”索尼手机,也只能在小众发烧友圈子里刷点存在感。 就连日本一直垄断的核心零部件领域,现在也被中国企业撕开了口子。以前旗舰手机的影像系统,几乎清一色依赖索尼传感器,比如小米、OPPO的高端机型都要主打索尼LYT900传感器。 但现在豪威集团推出的国产1英寸传感器OV50X,在像素、动态范围和弱光表现上都对标索尼旗舰产品,华为、小米等厂商已经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的旗舰机中搭载,这意味着手机影像的“日本芯”时代即将结束。 曾经被认为是技术壁垒的领域,中国制造业都能逐个突破,更别说那些技术门槛不高的日用品、数码配件了,现在超市里的洗发水、护肤品,网上卖的耳机、充电宝,国产品牌不仅款式更多、价格更低,质量也毫不逊色,消费者根本没必要再执着于日货。 这种全面替代不是偶然,而是中国制造业几十年深耕的结果,从模仿到创新,从低端到高端,国产商品用实力改变了消费者的选择。 二十年前大家抵制日货时,还得纠结家里的东芝冰箱要不要换、索尼随身听能不能扔,现在想找一件必须买的日货都得费半天劲,不是大家不想抵制,而是实在没什么可抵制的了,毕竟货架上摆着的都是物美价廉的国货,谁还会特意去选日货呢。

0 阅读:97
桃叔笑谈

桃叔笑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