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想明白了,只要不招惹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任他拿捏。 特朗普再次重登美国总

特朗普终于想明白了,只要不招惹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任他拿捏。 特朗普再次重登美国总统宝座以来,可谓是顺风顺水。在他的关税大棒之下,世界各国几乎纷纷举起了白旗。唯独在中国面前栽了个大跟头。 不管特朗普心中有多么不爽,但还是捏着鼻子与中国达成了休战一年的妥协协议。特朗普与中国交战几个回合下来,不得不明白:中国他搞不定。与中国的贸易战再打下去,损失最大的是美国。中国可以离开美国,但美国当下是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制造业门类分布最齐全,已经自成体系自己能够玩得转。反观老美离开了中国的稀土,所有的高科技企业以及军工生产都得停下来。这老美如何受得了? 但这不影响特朗普唯我独尊的外交理念,拿捏其他国家还是十拿九稳。最近特朗普一不与欧洲诸国商量,二不管乌克兰的态度;就抛出了“28条”俄乌和平方案。 当初发起贸易战时,华盛顿的政客们或许以为,凭借美元霸权和科技优势,足以让任何对手屈服。但现实却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地缘政治经济学课。 贸易战的炮火声越大,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就越明显,从超市的货架到加油站的油价,普通民众的钱包最先感受到了冲击。 那些原本想借机回流美国的制造业,发现离开中国成熟的供应链网络,成本和效率都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中国的工业体系,早已不是那个只能生产服装鞋帽的世界工厂,而是拥有了从基础零部件到尖端芯片封装,再到新能源汽车组装的全产业链能力。这种自成体系的韧性,让它在外部压力下有了足够的回旋空间。 更让五角大楼和硅谷夜不能寐的,是那看似不起眼的稀土。美国并非没有稀土矿藏,但全球超过百分之八十的稀土精炼和分离能力都集中在中国。 这意味着,一旦这条通道被切断,从F-35战斗机的精密导航系统,到手机里的振动马达,整个高科技产业链和军工复合体都将面临“无米之炊”的窘境。 这种“卡脖子”的痛,远比几千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更让人心惊。特朗普或许可以不在乎盟友的抱怨,但他绝不敢拿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科技领先地位去赌一口气。 于是,那份为期一年的“休战协议”,与其说是妥协,不如说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战略调整。他捏着鼻子接受了这个事实:在可预见的未来,与中国全面脱钩对美国造成的伤害,将是毁灭性的。 想通了这一点,特朗普的外交策略变得更加清晰和实用。既然啃不下中国这块最硬的骨头,那就先把能捏的软柿子都捏一遍。他的目光转向了欧洲和乌克兰。 最近,他绕开北约盟友,也无视基辅方面的立场,直接抛出了一个被外界称为“28条”的俄乌和平方案。 这个方案的具体内容或许还在酝酿,但其传递的信号却无比强烈:在美国的利益天平上,欧洲的安全和乌克兰的主权,正在被重新估价。 这种单边主义的行事风格,让习惯了协调一致的欧洲国家感到错愕和不安,却又无可奈何。毕竟,在军援和能源问题上,他们依然需要美国的支持。 这种“东边不亮西边亮”的策略,短期内确实让特朗普显得游刃有余。他向国内支持者展示了自己“搞定一切”的能力,同时又避免了一场可能拖垮美国经济的全面冲突。 但这种看似精明的算计,背后也埋下了长远的隐患。一个被边缘化的欧洲,会寻求怎样的战略自主?一个被暂时搁置的中美矛盾,一年后又将如何演变? 这种交易式的、缺乏长远战略规划的外交,究竟是在重塑美国的领导力,还是在透支其百年积累的国际信誉? 这个问题,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而现在,正是我们思考的时候。你认为,这种“唯我独尊”的策略,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吗?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史气沉沉讲国际军事史

史气沉沉讲国际军事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