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松口了! 当地时间25日,特朗普突然松口了啊!之前给乌克兰设的27号协议接受限期,直接宣布取消了,还说“最后期限就是当一切结束时”。他解释说冲突问题太复杂,没法急着推进,现在俄乌正掰扯领土那摊子事呢。不过美乌倒是有进展,23号日内瓦会谈把28点计划改成19点,乌方25号也认了核心条款,美方还派了人分别对接俄和乌。 说实话,这哪是“松口”?分明是特朗普的“缓兵之计”,最尴尬的其实是他自己!之前21号下最后通牒,逼乌方接受偏俄的28点计划,结果乌和欧洲全反对,23号赶紧改成19点,删了战争罪特赦、放宽60万军力限制才让乌方松口。 这就像催着别人签合同,发现条款太离谱没人肯签,只能先撤了期限找台阶下。 然而,这突如其来的“宽容”背后,真的是对复杂局势的深刻洞察吗?恐怕未必。就在几天前,画风还完全不是这样。 21号,特朗普团队还放出风声,向乌克兰下达了近乎最后通牒的要求,逼迫基辅方面接受一份被外界普遍认为偏向俄罗斯利益的28点和平计划。 那份计划里的条款,对乌克兰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其中关于战争责任的界定、未来军事力量的限制等,都触及了乌克兰的底线。 果不其然,这份方案一出,立刻引发了乌克兰和欧洲盟友的强烈反弹,反对声浪此起彼伏,让特朗普政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尴尬。 眼看强硬路线碰了一鼻子灰,策略调整几乎是必然的选择。仅仅两天后,在23号的日内瓦会谈上,那份28点的计划就悄然“瘦身”成了19点。 可不是简单的数字加减,被删减掉的,恰恰是之前最让乌克兰无法接受的几根硬刺,比如备受争议的战争罪特赦条款,以及那项要求乌克兰将军队规模限制在60万人的规定。 这些关键条款的让步,无疑是向乌克兰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华盛顿愿意倾听,也愿意做出调整。有了这个台阶,乌克兰方面的态度才在25日出现松动,表示认可了修改后的核心条款。 整个过程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外交舞蹈。先是极限施压,试图以时间换空间,逼对手就范;发现对方不吃这套,甚至可能引发联盟内部破裂后,又立刻收回拳头,换上一副和缓的面孔,通过修改方案来重新掌握主动权。 这哪里是什么“松口”,分明是一次压力之下的战术性后退,一次为了保住面子、维持进程的“缓兵之计”。最尴尬的,或许正是那个曾经信誓旦旦设下期限的人。 当初催着乌克兰签一份不平等的“合同”,发现没人肯上钩,只能先把期限撤了,再慢慢谈条件,这其中的微妙心态,外人恐怕很难完全体会。 如今,虽然最后期限的阴霾散去,但新的动向正在浮现。美方已经开始采取更为精细化的操作,派遣了不同的人员分别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行对接,试图在两边之间寻找平衡点。 这种“双轨沟通”的模式,相比于之前那种“一刀切”的方案推送,显然更具灵活性,也更能照顾到双方的敏感神经。 但这同样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当时间不再是压力,当所有棘手的问题都被摆到桌面上慢慢谈,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究竟会走向一个真正的终点,还是会陷入一个更为复杂难解的僵局? 特朗普的这次转向,究竟是为和平打开了新的大门,还是仅仅将一场风暴推迟到了未知的未来?这一切,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对于这样的变化,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