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绝大多数国家禁止安乐死?不夸张的说,安乐死一旦被放开,那就是穷人的噩梦…… 大多数国家禁止安乐死,不是不体谅重病患者的痛苦,而是怕这个政策一放开,就会变成欺负穷人的工具。很多人觉得安乐死是给人体面离开的选择,但现实里,富人有足够的钱和资源选择治疗或静养,穷人却可能因为没钱、没依靠,被迫走上这条路。 先说说 “自愿” 这两个字,看着简单,真要界定起来太难了。谁能保证一个人选择安乐死,是真心不想活了,而不是被现实逼得没办法?加拿大就有过这样的事,一位妇女实在找不到经济适用房,生活没着落,就向政府申请要么给房要么安乐死,最后政府居然同意了安乐死。 这哪里是自愿,分明是走投无路后的无奈。对富人来说,就算得了重病,他们能请最好的医生、住最好的病房,就算治不好,也能通过各种手段减轻痛苦,选择安乐死可能是真的不想再受折磨。但穷人不一样,一场重病就能花光全家积蓄,还得借债,治疗到最后可能人财两空,家人还得背着债过日子。这时候,身边难免有人说 “治不好还费钱,不如早点解脱”,就算家人没明说,患者自己看着家里的困境,心里也会愧疚,觉得自己是拖累,可能硬着头皮说要安乐死,其实心里还想多活几天。 现实里,医院的运作也有难处,医生和医院的收入往往和床位使用率、治疗项目挂钩。绝症患者长期住院、反复检查、用进口药,对医院来说是一笔稳定的收益。要是安乐死合法了,就意味着这些收费项目要停止,有些医院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引导穷人选择安乐死,把医疗资源让给能付得起钱的患者。毕竟医院的床位和资金都是有限的,富人能一直花钱维持治疗,穷人付不起费用,就可能被暗示 “没必要再治了”。这种情况下,安乐死就不是什么体面的选择,而是被医疗系统 “劝退” 的结果。 还有家庭的压力,对穷人来说更是难以承受。中国癌症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要 30 到 50 万元,而农村居民一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才 2 万元左右,要攒够治疗费得十几年。一个普通家庭里,要是有人得了重病,全家就得节衣缩食,甚至卖房、借高利贷。时间一长,家人可能扛不住经济压力,嘴上不说,心里却盼着患者能早点结束,减轻负担。 个别不孝子女还会借着 “减轻痛苦” 的名义,天天在病床前念叨 “治不好还费钱”,逼着老人选安乐死,其实是想逃避赡养和治疗的责任。肿瘤科医生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位乳腺癌晚期的阿姨,被女儿天天劝说 “早点解脱大家都轻松”,最后哭着说不想治了,但手里还攥着老伴的照片,明显是舍不得。 法律和监管也跟不上,一旦放开安乐死,很容易出现漏洞。现在没有任何一套制度能 100% 保证,安乐死的申请全是患者的真实想法。有些人为了继承遗产,或者不想承担照顾义务,可能会伪造患者的意愿,而穷人往往话语权弱,就算被逼迫,也没能力反抗。就算有医生评估的要求,也可能出现不负责任的情况,尤其是在医疗资源紧张的地方,医生可能没精力仔细核实,就轻易批准申请。有些国家虽然试点了安乐死,但管得特别严,比如荷兰要两名医生独立评估、患者多次申请,奥地利有至少 12 周的冷静期,就是怕有人钻空子,可就算这样,还是有风险。 更关键的是,很多国家的临终关怀和医保体系还不完善。要是能给穷人提供足够的疼痛管理、护理服务,减轻他们的治疗负担,很多人可能就不会想到安乐死。但现实是,不少地方的医保覆盖不全,昂贵的长期治疗费用大多要自己承担,临终关怀病房也很少,穷人得了重病,要么硬扛着痛苦,要么没钱治疗被迫放弃。这时候要是放开安乐死,就等于把 “死” 变成了穷人的唯一选择,而富人却能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继续活下去。 所以说,绝大多数国家禁止安乐死,核心是要保护弱势群体,尤其是穷人。不是不让人有尊严地离开,而是现在的社会条件还不允许,一旦放开,就会出现很多不公的情况。穷人本来就面临着医疗、住房、收入等各种压力,要是再把安乐死这个选项摆出来,很可能就变成了 “合法消灭穷人” 的工具。与其冒着这样的风险,不如先把医保、临终关怀这些基础保障做好,让穷人得了重病也能得到治疗和照顾,不用为了钱而被迫选择死亡。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简单地放开安乐死,把难题推给最没有反抗能力的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