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说“开战即封门”?原因很简单,一旦中日爆发冲突,那些滞留在日本的华人就会

芷珊评评你好 2025-11-27 11:46:45

为什么要说“开战即封门”?原因很简单,一旦中日爆发冲突,那些滞留在日本的华人就会成为日本的人肉盾牌...... 常有人问,真要是和日本开战,咱在那边的几十万人能顺利撤回来吗?今天咱就说透一个关键问题:开战之后再想撤侨,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这就是“开战即封门”的真正含义,绝不是吓唬人。 日本是个岛国,出门去别的国家只能坐飞机或者坐船,没有别的路可走。开战的那一刻,日本的机场和港口肯定会被自卫队全面接管,所有民用航班都会立刻停飞,国际航线马上中断,不管是东京成田、羽田这样的大机场,还是大阪、福冈的地方机场,都不会再允许普通民众登机离开。港口也是一样,所有民用轮船都会被禁止出港,码头会被军方控制,想找船离开根本没门。 日本自己早就做过类似的准备,之前公布过计划,一旦台海周边局势紧张,6 天内要把冲绳离岛的 12 万人撤到本土,这说明他们很清楚,开战之后交通会立刻中断,必须提前安排。他们连自己的民众都要提前转移,怎么可能给外国公民留着离开的通道。 开战之后,日本会马上进入战时状态,整个国家的管理都会变成军事管控。这种时候,外国公民尤其是敌对国家的公民,肯定会被重点管控。 回看二战时期,日本就这么做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们把在华的英美等国侨民全都抓起来,关进集中营,让他们佩戴专门的标识,限制他们的活动,每天点名检查,不允许随便走动,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要受控制。 现在要是开战,这种情况大概率会重演,华人在日本会被要求待在指定的地方,不能随便出门,想自己跑到机场或者港口根本不现实,街道上全是巡逻的自卫队和警察,擅自外出会被直接带走。而且通讯也会受影响,手机信号、网络可能会被切断,就算想联系中国领事馆求助,都打不通电话,发不了消息,领事馆也没办法知道每个人的具体情况。 中国的领事馆不是不想帮忙,而是开战之后根本没有能力提供撤离协助。根据咱们国家的领事保护条例,领事馆要提供帮助,得有两个前提,一是驻在国愿意配合,二是得有安全的条件。 开战后,日本肯定不会配合中国的撤侨行动,他们不会允许中国的飞机或者船只进入日本领土接人,甚至可能会限制领事馆的工作。而且领事馆本身也会处于危险之中,战争爆发后,电力、通讯都可能中断,领事馆的工作人员自身安全都难以保障,根本没办法组织大规模的撤侨。 国际上的人道主义救援在这种时候也起不了作用,战争地区风险太大,其他国家不会轻易派飞机或者船只过来,就算有救援意愿,也没办法进入战区,毕竟谁都不想卷入两国的直接冲突。 就算抛开这些管控,想把几十万人撤回来也不现实。在日本的华人分布在各个地方,东京、大阪、横滨、福冈到处都有,不是集中在一个地方。撤侨需要统一组织、统一安排交通工具,还要协调路线,但开战之后到处都是混乱的,根本没办法把这么多人集中起来。 而且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有的老人行动不便,有的孩子需要照顾,想让大家在短时间内赶到同一个撤离点,几乎不可能。再加上语言不通的问题,很多华人在日本虽然生活了一段时间,但遇到紧急情况,跟日本的军警沟通都困难,就算有撤离的消息,也可能因为看不懂、听不懂而错过。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战争状态下,所有的资源都会优先用于军事。日本的飞机、轮船会被军方征用,用来运输军队和物资,根本不会有多余的运力用来撤离外国公民。就算有少量交通工具,也会优先保障日本自己的民众和军队,轮不到华人。 而且机场和港口在战争中很可能成为攻击目标,就算侥幸赶到机场,也可能面临被炸的风险,根本没办法安全登机。国际航班也会纷纷停飞,没有哪个航空公司愿意让飞机飞到战区上空,就算想转机也没有机会,周边的国家也会关闭领空,不让战时的飞机进入,相当于把所有离开的路都堵死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有《日内瓦公约》保护,战时平民应该能得到善待,撤侨应该没问题。但实际情况是,《日内瓦公约》虽然规定要保护战时平民,但真正到了战争中,这些规则往往很难落实。二战时日本就没有遵守相关规定,虐待战俘和侨民的事情屡见不鲜。 现在要是开战,双方处于敌对状态,日本为了自身的军事利益,很可能会无视这些国际规则,把华人当作牵制中国的筹码,根本不会轻易让他们离开。 所以说 “开战即封门” 不是随便说的,是基于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的判断。一旦中日爆发冲突,交通中断、人员被管控、通讯失联、领事馆无法运作,这一系列问题会同时出现,把所有撤离的可能都堵死。 那些滞留在日本的华人,想撤回来比登天还难,这就是 “开战即封门” 的真正含义,不是吓唬人,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0 阅读:58
芷珊评评你好

芷珊评评你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