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才是我的祖国,我身体里流的是日本人的血,我不会再回中国!”被中国夫妇收养4

芷珊评评你好 2025-11-27 11:46:44

“日本才是我的祖国,我身体里流的是日本人的血,我不会再回中国!”被中国夫妇收养40年后,日本遗孤赵连栋回到了日本,对养母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1945 年日本战败后,东北留下了不少没人管的日本孩子,这些孩子后来被叫做日本遗孤,赵连栋就是其中一个。那年冬天,哈尔滨的赵凤祥推着菜车回家,半路遇到两个日本士兵,身边跟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浑身是伤,穿得单薄,肚子胀得厉害。日本士兵语言不通,只能打手势,赵凤祥看孩子实在可怜,就算心里记着国仇家恨,还是把他带回了家。 孩子原名野板祥三,赵凤祥夫妇给改名叫赵连栋。养母李秀荣一开始也不愿意,怕被人骂,但看着孩子奄奄一息的样子,终究不忍心。那时候老百姓恨日本人,李家收养日本孩子的事传开后,麻烦就没断过。邻居们骂他们是汉奸,平时冷嘲热讽,不让自家孩子跟赵连栋玩。赵连栋偷偷跑出去,总会跟人打架,每次都是李秀荣上门赔罪,还得受人家的气。 为了这个孩子,李秀荣辞掉了被服厂的工作,赵凤祥的小买卖也做不下去,一家人只能靠掏粪过日子。更让人痛心的是,有个邻居全家被日寇杀害,把怨气撒在李家身上,冲突中撞到了怀孕的李秀荣,导致她流产,从此再也不能生孩子。没办法,一家人只能卖掉房子,逃离哈尔滨,搬到河北吴桥老家。可没想到,哈尔滨的邻居里有吴桥人,消息很快又传了过去,亲戚乡亲都躲着他们,赵连栋和妹妹早早辍学,一个去挖河做苦力,一个跟着母亲下地干活。 就这样苦熬了几十年,赵连栋长大成人,李秀荣还帮他成了家,有了两儿三女。到了 80 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不少日本遗孤开始找亲生父母。赵连栋整天闷闷不乐,李秀荣看出来他的心思,就开导他,说想去找就去找,不管到哪,他都是自己的好儿子。赵连栋当时答应得好好的,说找到亲人就回来,这里永远是他的家。 为了帮赵连栋办护照,李秀荣跑前跑后,写了五十多封信,费了好大劲才确认他的身份。1992 年,赵连栋用回原名野板祥三,去了日本,很快就找到了亲生家人。三个月后他回到中国,说要带媳妇孩子去日本定居,还承诺安顿好就接李秀荣过去。李秀荣心里舍不得,但还是支持他,可这一分别,就再也没了他的消息。 起初李秀荣还安慰自己,儿子可能太忙,可一等就是好几年,连封信都没有。2001 年,李秀荣得了脑溢血卧床不起,最大的愿望就是见儿子最后一面。女儿赵连芹四处打听,联系上了赵连栋的女儿,对方却冷淡地说,奶奶别等了,爸爸不会回去了。直到这时候,大家才知道,赵连栋早就没打算再认这个家。他在日本填厚生省的收养申请表时,就故意不让养父母知道,还让别人代签,从那时候起,就想着跟李家断绝所有联系。 后来赵连栋对养母说 “日本才是我的祖国,我身体里流的是日本人的血,我不会再回中国”,这话让人寒心。他忘了自己刚被收养时,是李秀荣用家里仅有的大黄狗皮袄裹着他,一点点把他养壮;忘了养父母为了他,受了多少辱骂,丢了工作,没了亲生骨肉,一辈子过着穷苦日子;忘了妹妹为了他,早早辍学赚钱帮他娶媳妇。 其实日本遗孤不止赵连栋一个,二战后被中国人收养的日本遗孤有四千多人。这些中国养父母,在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顶着被人唾骂的压力,把仇人的孩子当成亲生的养。他们图的不是回报,只是不忍心看着孩子饿死冻死。大多数日本遗孤回国后,都没忘了这份养育之恩,有的会回来祭拜养父母,有的会捐款帮衬中国的亲人,还有的成立了日中友好组织,想促进两国的友好。 赵连栋的做法只是少数情况。他心里只认血缘,却忘了四十多年的养育情分。人活着,不能只看血脉,更要看谁真心对自己好。李秀荣夫妇用一辈子的付出,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可他却用一句绝情的话,否定了所有。直到李秀荣去世,都没能等到他回来,这成了老人一辈子的遗憾。 这件事也让我们看到,战争留下的伤害不止是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还有这些跨越国界的伦理和情感纠葛。中国养父母的善良,是在战争的仇恨中开出的人性之花,他们用行动证明,善良不分国籍,恩情不分种族。而赵连栋的选择,虽然有他对自身血缘身份的认同,但更多的是对养育之恩的漠视。不管是哪国人,做人最基本的就是知恩图报,这跟国籍、血缘没关系,是做人的良心。那些收养日本遗孤的中国父母,他们的付出不该被忘记,他们的善良值得被永远铭记。

0 阅读:0
芷珊评评你好

芷珊评评你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