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觉,中国方面的这些动作都是在为对日本施展大动作做准备。 虽然我不敢肯定中

榕树下听书 2025-11-28 21:19:45

个人感觉,中国方面的这些动作都是在为对日本施展大动作做准备。 虽然我不敢肯定中国未来会对日本采取什么大动作,但肯定不会仅仅只停留在外交反击、旅游警告、中止水产品进口等。 毕竟,这些动作很难打痛日本,更有现在不打痛日本更待何时。 大家有没有发现,日本最近的一系列操作根本没有收敛的意思。 一边嘴上说着“希望改善对华关系”,一边却在核污染水排放问题上持续加码,甚至还联合美国在东亚搞军事演习,把战机部署到离中国更近的基地。 前几天看到一组数据,日本今年上半年对中国的水产品出口额暴跌超70%,可岸田政府不仅没反思,反而拿着纳税人的钱去补贴渔业,转头继续推进核污染水排海设备的扩建。 这种“打不痛、骂不醒”的态度,本质上是摸准了过去某些国家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心态,觉得只要扛过初期的抗议,就能把非法行为合法化。 普通民众的感受最直接。我认识一位在青岛做海鲜生意的老板,他做了十几年对日出口,去年还想着扩大冷库规模,结果核污染水一排,订单直接砍半,仓库里的冻品堆得像山。 他说现在不仅要面对亏损,还要跟客户反复解释“中国近海的海鲜是安全的”,可国外客户看到“日本核污染水”的新闻就犯怵。还有去日本旅游的朋友,回来后吐槽说当地很多商家对中国人的态度明显变了,有的甚至张贴“不接待中国游客”的隐性标识,这种对立情绪的蔓延,背后正是日本政府不负责任行为引发的连锁反应。 中国的旅游警告不是凭空而来,中止水产品进口更不是贸易保护,而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日本:伤害中国人的利益,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再往深了想,日本的嚣张背后离不开美国的纵容。 美日同盟最近动作频频,美国不仅公开支持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还联合日本、韩国搞三边军演,甚至计划在日本部署更多先进武器。 他们想通过“以日制华”来遏制中国发展,可日本忘了,自己不过是美国在东亚的“棋子”。 当年广场协议让日本经济停滞二十年,如今美国又想让日本冲在对抗中国的第一线,一旦局势失控,最先受损的必然是日本自身。 中国现在的克制,不是软弱,而是在等待最合适的时机,用最精准的手段打在日本的“七寸”上——比如在半导体、高端制造等日本依赖中国市场的领域,或者在国际舆论场上持续揭露其核污染水排海的真相。 可能有人会说,“打痛日本”会不会引发更大的冲突?其实这种担心完全多余。 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但和平不是忍出来的。当年钓鱼岛问题上,中国通过常态化巡航实现了实际控制;南海问题上,中国用填海造岛巩固了主权,这些都说明中国的“大动作”从来不是穷兵黩武,而是有理有据的维权。 现在的中国,已经拥有足够的实力保护自己的利益,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科技领域,都有让日本忌惮的筹码。 比如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的汽车、电子产品等很多产业都依赖中国市场,一旦中国采取更严厉的贸易措施,日本经济必然遭受重创。 更重要的是,国际社会对日本的不满也在积累。 最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已经收到多份关于核污染水排海的投诉,周边国家如韩国、菲律宾也纷纷采取限制措施。 中国现在的一系列动作,不仅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更是在替全世界主持公道。 核污染水排海影响的是全人类的海洋环境,日本这种“一己之私害天下”的行为,迟早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中国的“大动作”可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但必然是精准且有力的。 它可能是在国际法庭上对日本发起诉讼,可能是联合更多国家形成反制联盟,也可能是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让日本失去对华博弈的筹码。 现在的每一步铺垫,都是为了让日本明白: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才是唯一的出路;肆意挑衅,只会自食恶果。 国家的态度从来都是民众意志的集中体现,当14亿中国人都在为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发声时,这份力量足以让任何国家敬畏。 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冲突,但也绝不允许别人骑在头上撒野。 日本如果还执迷不悟,等待它的必然是更沉重的代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榕树下听书

榕树下听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