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了?2015年,二胎政策推出,权威专家翟振武教授掷地表示:“一旦开放二胎,未

语蓉聊武器 2025-08-13 00:15:38

打脸了?2015年,二胎政策推出,权威专家翟振武教授掷地表示:“一旦开放二胎,未来四五年,中国每年将新增2000万新生儿,累计可达惊人的1.6亿。” 社区里的 “小蜗牛绘本馆” 关张那天,老板娘把最后一批绘本打包送给了附近的小学。 她守了六年,从最初周末挤满三十多个孩子,到后来半天来不了五个,“不是书不好,是带孩子来的家长越来越少了”。 清理货架时,她翻出 2016 年的进货单,上面光 “二胎共读套装” 就订了两百套,现在还剩大半箱积着灰。 这背后藏着个更冷的数字:2024 年全国出生人口 954 万。 要是倒回 2015 年,这数能让不少人直挠头。 那年国家刚放开二胎政策,人口专家翟振武在一次行业论坛上算了笔账:全国有 9000 万符合条件的家庭,按保守估计,未来四五年每年新增新生儿能到 2000 万,累计能有 1.6 亿。 当时这话听得人心里亮堂,街坊邻里聊天总说 “这下能给娃添个伴了”。 那会儿市场比谁都积极。 某品牌婴儿车推出 “二胎组合款”,买大送小,订单排到了次年三月;连锁月嫂公司一口气招了两百个阿姨,培训课表排到了晚上十点。 连小区门口的药店都辟出半面墙卖孕妇钙片,老板说 “这波红利得抓住”。 更夸张的是医院,北京某妇幼保健院把住院部三楼改造成了 “二胎产房区”,加了二十张病床,护士长说 “就等孩子来了”。 可孩子没按预期来,2016 年政策落地首年,出生人口 1786 万,比前一年多了 131 万。 为啥生不动了?在郑州做装修的江苏师傅老周最有发言权。 他大女儿上初三,小儿子读幼儿园中班,每月俩孩子的开销比房贷还高。 “大的补物理、英语,一节课 200 块,一周四节;小的报了平衡车和绘本课,每月 1500。” 他手机里存着缴费记录,光是去年俩孩子生病住院,就花了 1 万 2,“再生一个?我得每天多接两单活到半夜”。 白领的账也算得精,深圳某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张女士,34 岁,儿子刚上小学。 “我们部门去年有三个女同事怀二胎,回来后都被调去了边缘项目。” 她不是没动心过,HR 私下跟她说 “生二胎后晋升至少延后三年”,最后只能作罢。 她算过,生二胎意味着至少休四个月产假,期间项目被接手,回来就得重新开始,“等于职业生涯走回头路,不值当”。 年轻人的想法更直接,98 后教师小吴在成都某小学任教,月薪 6000,房租 2500。 “我爸妈总说‘趁年轻生’,可他们不知道现在养个孩子多贵。” 她给闺蜜算过,在成都养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不算留学,至少要 120 万,“相当于我不吃不喝干 17 年,这还没算孩子将来买房的首付”。 她身边的同事,近八成没结婚,结了婚的也基本只生一个,“大家都说‘先把自己日子过顺了再说’”。 各地的差别也挺明显,2024 年四川出生人口 78 万,其中绵阳、南充这些川北城市,生育率比全省平均高 20%。 当地妇联工作人员说,这边农村家庭多,老人觉得 “多子多福”,而且不少家庭种果树、搞养殖,时间相对自由,老人能搭把手带孩子。 但即便是这里,2024 年二胎出生率也比 2019 年降了 23%,年轻夫妻更愿意 “生一个,精养一个”。 国外的做法有借鉴头。 法国通过 “育儿津贴” 政策,每个孩子从出生到 20 岁,每月能领 184 欧元(约 1400 元人民币),多孩家庭还能翻倍。 3 岁以下儿童入托率达 92%,家长不用为带娃请假。 西安给生二胎的家庭发 “教育补贴券”,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每张券能抵 500 元学费,累计能领 3 万。 长沙的公立托育机构新增了 8000 个学位,每月收费 500 元,管三餐和早教。 那会儿觉得 “政策松绑,生育意愿就会冒出来”,却没算到房价涨得多凶 ——2024 年全国百城房价收入比是 13.6,比 2015 年翻了一倍还多。 也没料到教育多 “烧钱”—— 某调查显示,三四线城市小学生平均每年课外班花费超 2 万。 就像 “小蜗牛绘本馆” 老板娘最后说的:“不是大家不喜欢孩子,是现在养孩子像爬陡坡,得有足够的力气和底气才能爬上去,普通人真没那么大劲儿。” 这话听着实在,却道尽了当下的难。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68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