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朝鲜战场上,由泰国王室挂帅的泰国皇家禁卫军,开着坦克扬言要教志愿军做人,谁知开战不过半小时,泰军就后悔不已!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为啥泰国当年那么有底气?这得翻翻他们的老黄历。 泰国这个国家,在东南亚一直是个很特别的存在。它以前叫暹罗,几百年来,周围强邻换了一茬又一茬,从高棉吴哥王朝到后来的缅甸,它愣是夹在中间活了下来,还活得挺滋润。对北边的咱们中国,那更是几百年如一日地恭敬。从明朝开始,暹罗国王就定期派使者来纳贡,姿态放得特别低。 可到了近代,游戏规则变了。英国人占了缅甸,法国人吞了越南和柬埔寨,两强就顶在了泰国脑门上。按理说,泰国这点家底,不够这两家分的。但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英法谁也不想让对方独吞泰国,怕影响自己在东南亚的势力平衡,最后干脆把它当成了个“战略缓冲区”。就这么着,在整个东南亚都沦为殖民地的时候,泰国居然奇迹般地保住了独立。 这份“幸运”,让泰国人心里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自信。他们觉得,自己能在列强的夹缝中游刃有余,靠的是高超的外交手腕。二战时期,这种“手腕”更是发挥到了极致。 战争初期,日军横扫东南亚,泰国一看风向,立马跟日本结盟,还趁火打劫,从法国人手里抢回了几块之前被占的土地。可到了战争后期,眼看日本不行了,泰国国内立马冒出个“自由泰运动”,一转头又加入了同盟国阵营。这波操作下来,泰国不仅没受惩罚,反而以“战胜国”的身份坐上了牌桌。你说神不神奇?根据中国社科院最新的东南亚研究报告分析,泰国这种“墙头草”策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为它争取了最大的国家利益。 二战后,世界进入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泰国毫不犹豫地倒向了美国。美国也乐得在东南亚有个铁杆小弟,大笔一挥,几千万美元的援助就送了过去,还在泰国建了二十多个军事基地。拿了好处,自然就得办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组建“联合国军”,泰国作为盟友,自然要有所表示。 当时的泰国军政府觉得,这可是个在“大哥”面前表现自己的绝佳机会。在他们看来,志愿军无非就是一群拿着落后武器的农民,怎么可能打得过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去朝鲜打一仗,不过是武装游行,回来还能论功行赏,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于是,泰国方面精挑细选,组建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部队,番号叫“泰国皇家陆军第21团”,为了显示重视,还特意让王室成员挂帅。这支部队,从上到下都透着一股“贵气”,军官数量多得离谱,差不多每三个人里就有一个是官。武器装备更是没得说,清一色的美式装备,M24“霞飞”轻型坦克、榴弹弹炮,要啥有啥。 1951年的冬天,这支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泰国皇家禁卫军,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赴了朝鲜前线。他们被部署在了铁原地区的190.8高地。当时,第五次战役刚刚结束,联合国军被打得晕头转向,正需要喘口气。让泰军顶在前面,说白了就是把他们当成了炮灰。 可泰国人自己不知道啊,他们看着自己崭新的坦克和阵地,信心爆棚。迪史古恩将军甚至在阵地前叫嚣,要让志愿军尝尝“泰国老虎”的厉害。 他们面对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这是一支从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王牌部队,从军长到士兵,哪个不是身经百战?看到对面那帮军服笔挺、阵地收拾得跟花园一样的泰国兵,志愿军的战士们都乐了。 11月13日晚,行动开始了。志愿军的攻击毫无征兆,炮火像冰雹一样砸向190.8高地。泰军瞬间就蒙了,他们从没见过这种阵仗。指挥系统当场失灵,军官们找不到士兵,士兵们找不到长官,整个阵地乱成一锅粥。本来想靠坦克冲锋的,结果志愿军的反坦克手早就摸到了跟前,几发火箭弹过去,坦克就成了冒烟的铁棺材。 战斗开始不到半小时,泰军的防线就彻底崩溃了。士兵们扔下武器,掉头就跑。那位扬言要教志愿军做人的迪史古恩将军,连指挥部都没出,就跟着溃兵一起逃之夭夭。 这一战,泰军伤亡惨重,丢弃了所有的重武器和装备。消息传回泰国,举国震惊。他们想不明白,自己那支由王室挂帅、装备精良的“王牌军”,怎么会败得这么快,这么惨? 其实,答案很简单。战争,从来不是武器装备的简单对比,更重要的是人的意志和战斗经验。泰国军队,承平已久,缺乏实战经验,官兵们想的是镀金升官,而不是保家卫国。而他们面对的志愿军,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战,他们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和丰富的战斗智慧。 朝鲜战场上的这次惨败,给泰国人上了深刻的一课。他们终于明白,想在大国博弈中左右逢源,光靠小聪明是不行的,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从那以后,泰国的对外政策明显收敛了很多,开始真正奉行中立和和平的外交路线。
1951年,朝鲜战场上,由泰国王室挂帅的泰国皇家禁卫军,开着坦克扬言要教志愿军做
趣史小研究
2025-08-31 00:03:50
0
阅读: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