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科学视角下的元宇宙

瞰创新 2022-09-06 23:38:11

认知科学视角下的元宇宙

作者:Jean Zeid

编辑:Meister Xia

导读:

从元宇宙的概念来看,元宇宙是未来的虚拟世界,将真实的事物转移到虚拟世界。概念中的元宇宙不仅限于游戏,还可以在元宇宙中建立社交网络、娱乐、教育、医疗和商业。基于增强现实的属性,AR/VR产品提前为元宇宙开辟了战场。但若真要实现,需要的不是虚拟现实头盔,而是更发达的认知科学。本期为“元宇宙:希望,承诺和未知”系列三,Jean Zeid从认知科学的角度解析元宇宙发展的必然方向。

一览:

元宇宙不是新兴事物。早在1992年这一概念就由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在其科幻小说《雪崩》中提出。

元宇宙的定义其实很简单:元宇宙是一个长期存在、长期开放的虚拟空间,任何人都可以进入,与其他用户沟通交流。

元宇宙所依赖的是认知科学中的一个概念——虚拟临场感,即在虚拟的环境中打造的逼真的“临场感”。

临场感需要三个元素:要让用户有身临其境的“带入感”、虚拟空间要有纵深感、还要营造社区互动感。

近一年来,元宇宙由于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的不断炒作而热度大大提升。事实上,元宇宙的概念早在1992年就被提出。当时,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在其科幻小说《雪崩》中勾勒出了元宇宙的雏形。元宇宙的英文单词metaverse由两个希腊语词根组成,其中meta指“超越”,“verse” 指“宇宙”。

脸书和扎克伯格的元宇宙

所以说,元宇宙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跨越性地容纳了所有虚拟宇宙的大宇宙”。扎克伯格所畅享的元宇宙实际上是一个由他拥有、吞并了所有其他虚拟空间的“宇宙”。但这一愿望恐怕难以实现:在众多虚拟宇宙间架起桥梁估计要数年时间,有些情况下甚至不可能,例如中国的互联网就不可能跟脸书/Meta的虚拟空间发生合并。

但在我看来,扎克伯格所描述的未来元宇宙存在两方面的偏颇。首先,扎克伯格认为未来的元宇宙将会以精准广告营销、NFT交易、电子游戏为基础。《头号玩家》起初是恩斯特·克莱恩所著的科幻兼社会评论小说,后来才被斯皮尔伯格改编成电影。作者在小说出版前几个月特地前往加州探访初创企业界,以判断自己所构想的元宇宙是否符合行业实际发展情况。克莱恩见了扎克伯格,也见了VR设备企业Oculus的年轻创始人Palmer Luckey。那时,Oculus刚刚开发出能充分发挥当时计算机计算能力的VR头盔。与两个企业家见面后,克莱恩调整了《头号玩家》中关于元宇宙的描述。次年,Facebook斥资20亿美元收购了Oculus。这一切都表明,美国的企业早就开始规划建设一个通过提供娱乐来盈利的元宇宙。

第二方面的偏颇从扎克伯格的元宇宙演讲中可明显看出。根据扎克伯格的说法,一定要拥有VR头盔才能进入元宇宙——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扎克伯格收购了Oculus,迫不及待地要卖出更多头盔。但事实上想进入元宇宙并没有这么高的门槛,只需要一个连着网的设备(无论是PC机、苹果电脑、还是手机)、一个普通的摄像头、生成一个数字化身(avatar)即可。电子游戏行业早就开发了许多沉浸式游戏体验,完全不需要VR头盔。

元宇宙的实质——虚拟空间

事实上,元宇宙的定义没那么复杂。元宇宙是一个长期存在、长期开放的虚拟空间,任何人都可以进入,与远在异乡的他人沟通交流——这是元宇宙所承诺能实现的。但若真要实现,需要的不是虚拟现实头盔,而是更发达的认知科学。元宇宙所依赖的是认知科学中的一个概念——虚拟临场感,即在虚拟的环境中打造身临其境的“临场感”,而逼真的临场感需要三个元素。

首先,虚拟空间需要有“带入感”。科学研究显示,数字化身与用户本人越像,用户在虚拟世界中的“带入感”就越真切。在Manzalab实验室面向企业与培训机构开发的元宇宙平台Teemew上,只要上传一张自拍,就能自动生成逼真的3D数字化身,立即给用户带来切实的“带入感”。

图片来源:PI France © Teemew, Manzalab

其次,虚拟空间需要有空间纵深感。认知科学提倡虚拟空间的尺度要尽量逼真,甚至可以考虑邀请建筑师协助设计。当然,把虚拟空间设计成外太空的模样也是可以的,但置身其中的用户恐怕会被陌生的环境分散注意力,无法认真工作、开会了!

第三,虚拟空间需要以丰富的沟通方式为基础,营造社区互动感。虽然虚拟世界的互动感也许永远无法匹敌线下交流,但可以尽量让用户在虚拟空间中能自然、随性地对话。现在在Zoom或者Microsoft Teams上参加会议的人,往往是会议一结束就立即“奔赴”下一场虚拟会议。但现实生活中,散会后大家常会逗留、闲聊几句。虚拟空间所缺乏的正是这种“随性”的氛围。认知科学正对这一问题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虚拟的空间,真实的疲倦感

由于疫情的爆发,在线会议软件的应用得到普及。这些软件在发挥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弊端。认知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是“Zoom疲劳症”——开了太多场在线会议所产生的疲倦感。此外,线上协作时,人脑记忆、掌握信息的能力低于当面交流。我个人认为线下沟通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但现在世界已进入新常态,出行必然会少于疫情前,我们必须积极顺应这一趋势。元宇宙是新常态下一种可取的解决方案,能有效地让人们在虚拟空间中共同协作。相比于传统的远程会议,元宇宙还能将碳排放减少十倍,因为生成元宇宙图像信息所需的计算活动发生在用户本地计算机上,减少了须要通过网络传输的信息量,从而减少了排放。因此,这意味着除了进行广告营销、NFT交易外,元宇宙可谓是大有可为,未来可期。

Jean Zeid

Clément Merville

Manzalab实验室主任、计算机科学家

Jean Zeid

记者,法国新闻台电台主持人,《Art and video games》、《Cyberpunk History(s) of an imminent future》等文章的作者

End

0 阅读:11

瞰创新

简介:关注科技前沿动态,只生产硬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