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强企业领跑光伏行业气候行动

消费日报 2024-05-16 14:39:26

图为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屋顶光伏。

在日前召开的2024光伏绿色供应链论坛上,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绿色江南(PECC)发布首期光伏上市公司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评价结果,隆基绿能、晶科能源、阿特斯等十家光伏上市公司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领跑气候行动排行榜,但光伏行业总体气候表现仍待提升。

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由IPE编制,得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技术支持。为量化评估光伏企业低碳转型进展,促进光伏企业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IPE和绿色江南于2024年初成立课题组,启动光伏企业CATI指数评价,首期共覆盖42家相关上市公司。

首期光伏上市公司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隆基绿能、晶科能源、阿特斯分列前三名,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通威股份、TCL中环、阳光电源、协鑫科技和信义光能进入前十。

作为唯一获评A级的企业,隆基绿能不仅积极开展企业层级范围1、2、3排放量的披露,以及产品碳足迹测算和披露,同时在行业中率先开展供应商碳排放核算与披露,还在此基础上设定并追踪供应链减排目标,并通过发起“供应链绿色伙伴赋能计划”,尝试与主要供应商伙伴合作减排。

获评BB级的晶科能源、阿特斯、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已开始制定绿色采购要求,逐步落实供应链减排行动。其中,阿特斯回应法国碳足迹等海外出口要求,发布产品碳足迹减排路线图,并逐渐推进产品碳足迹的降低。

CATI指数从治理机制、测算披露、碳目标设定、碳目标绩效、减排行动五个维度,对企业气候行动表现进行量化评价。本期评价显示,在治理和管理方面,33家光伏企业开始制定和发布气候政策,17家企业将气候相关议题纳入董事会最高决策层监督职责。在测算披露方面,18家企业核算并披露了范围1&2排放量,6家企业已经开展了范围3排放量的核算和披露,10家企业核算并披露了产品碳足迹信息。

本期评价显示,29家光伏企业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企业通过在厂区自建光伏项目、与供应商直接签署绿电采购协议、能源属性证书采购等方式,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绿色江南对部分参评光伏企业共61家子公司开展的现场调研显示,七成光伏企业厂区自建屋顶光伏项目,其中多数企业屋顶光伏覆盖率超过50%。28家企业开展能效提升、先进工艺替代或针对移动源排放等开展减排行动,18家企业开展系统的能源管理进行节能降碳。

在推动低碳供应链建设方面,6家光伏企业公开披露推动供应商开展企业碳核算或能源管理项目,其中隆基绿能、晶澳科技、TCL中环3家企业进一步披露了其与产品生产和物流供应商合作开展的减排项目。

尽管如此,多数光伏企业得分仍显著偏低,得分偏低的C级光伏上市公司多达26家,其平均分仅为3.38分。除排名靠前的几家领先企业外,多数光伏企业当前仍主要关注范围1&2的测算和减排,尚待明确以供应链排放为主的范围3的低碳转型路径;80%光伏企业尚待有效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少数已经承诺范围3气候目标的光伏企业,还有待落实供应链减排行动。在价值链下游,废旧光伏产品回收的减排潜力尚待有效发掘,规范化处理和回收体系亟待加速建立。

企业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分为三个“范围”:范围1排放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产生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2排放指企业使用外购电力、供热/制冷,或蒸汽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3排放是企业价值链中的所有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在行业内卷和海外市场重要性日益增加的背景下,课题组提示中国光伏企业关注当前国际和中国对企业气候披露提出的要求,包括欧盟通过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等一系列文件、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的气候相关披露准则、港交所和沪深北交易所制订的气候信息披露和可持续披露框架,以及主管部委相关机构牵头编制中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指引》和一系列核算披露标准,提升自身及供应链气候信息披露水平。

2024光伏绿色供应链论坛由阿拉善SEE东吴项目中心、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办,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苏州市光伏产业协会协办。来自相关部委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地方政府和国际机构代表,行业协会和光伏企业代表以及NGO和第三方机构代表等中外嘉宾共180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上,由阿拉善SEE东吴项目中心、绿色江南、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阿特斯阳光、隆基绿能、通威股份、天合光能、迈为股份代表共同启动了光伏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倡议,希望国内光伏行业领军品牌能够做好绿色供应链表率,率先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讲好中国光伏绿色供应链故事。

文|记者 张丽娜

0 阅读:289
评论列表

消费日报

简介:立足消费领域,依托轻工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