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赖名成因范闲直言不讳遭极刑,陈萍萍为何选择沉默?

阿三侃剧 2024-05-23 13:27:23

在最新一集的电视剧《庆余年2》中,执掌都察院的御史赖名成被罚以极刑而亡。

身为御史的赖名成本就一身浩然正气,毫无私欲杂念,堪称朝廷官员典范。

身为文臣,他以死明志,直面时弊;身为武将,他不怕牺牲,拼死保卫国家。

尽管他言辞犀利,不惧权贵,甚至敢于直斥皇帝的过失,但因秉持公正,忠诚爱国,一般君王都不会对其施以重刑。

赖名成却在参劾范家和二皇子后,又转而攻击陈萍萍和鉴查院,最终将矛头指向了庆帝。

庆帝对此极为愤怒,下令将赖名成杖杀,留下范闲独自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庆帝虽冷酷无情,但也注重自身形象,不愿背上杀害御史、堵塞言路的恶名。

因此,只要头脑清醒的皇帝,都不会轻易对赖名成等人下手。

纵观中国历史,谏迎佛骨的韩愈和痛骂嘉靖的海瑞等忠臣,最终都得以幸免于难。

那么,为何赖名成仅仅说了几句话,庆帝便动了杀机呢?

范闲对此感到困惑不已:“我实在无法理解,为何要将赖名成活活打死,难道以前指着陛下的鼻子骂都没事吗?”

陈萍萍解释道:“陛下气量宏大,指着鼻子骂也无妨,最后还能一笑置之。

他参陛下也无不可,只是不能触及逆鳞。”

陈萍萍的话揭示了真相,庆帝之所以杀死赖名成,并非因为被骂,而是因为赖名成触犯了皇帝的禁忌——鉴查院的独立性。

在庆国的政治体系中,鉴查院如同锦衣卫、悬镜司一样,只效忠于皇帝本人。

换言之,鉴查院不受六部九卿管辖,仅向庆帝负责。

赖名成的死因在于他私自接触鉴查院,查阅了相关卷宗。

尽管他的初衷是调查案件,打击贪污腐败,但在庆帝眼中,这却是越界行为,侵犯了皇帝的权威。

正如陈萍萍所言,鉴查院的独立地位确保权力部门不会过度干预调查案件。

赖名成长胆地寻访范闲查阅卷宗时,他的命运不可避免地走向终结。

赖名成无所畏惧地接受贬职甚至死亡,这一结局算是符合他的意愿。

尽管范闲凭其智慧敏锐应对庆国朝政,但他仍然是个稚嫩的权臣。

范闲在错综复杂的政治风云中不解其意,这并不奇怪。

然而,既然陈萍萍早已洞悉一切,为何没有提醒范闲并拒绝赖名成的请求呢?

凭借范闲的聪慧,只要得到陈萍萍的暗示或眼神,他便能领悟其中深意,无需借助卷宗,也不会因赖名成的死背负道德压力。

可惜的是,陈萍萍对范闲如同亲人般爱护,这次却未能给予任何提示。

陈萍萍对此事置若罔闻,是因为他也有自己的难处。

陈萍萍表示,并非他不想阻止,而是他无力阻止。

赖名成死后,陈萍萍曾对范闲说:“陛下为何让你监刑?你可知,都察院的御史们在为你收尸时,对你恨之入骨。从此以后,他们将不再是你的朋友。”

作为一个人,最好的做法是不要去指导他人。

在杖毙赖名成事件中,陈萍萍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因此选择保持沉默。

孤臣——这是庆帝对范闲的评价。

在庆帝的规划中,范闲不仅担任鉴查院院长,还掌控着大庆国的内库。

他一手掌握特务机构,一手握住财政大权,其权力之大前所未有。

一旦范闲产生异心,他随时可能架空皇帝。

权力常常引发野心,野心则需要权力来实现。

庆帝深知,必须限制范闲的权力,因此他只能成为无党派、无朋友的孤臣。

赖名成被杀后,范闲激怒了都察院的御史们,同时也站在了文官集团的对立面。

这正是庆帝希望看到的局面——只有让范闲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他才能稳坐皇位。

陈萍萍虽有心保护范闲,但只能袖手旁观,看着范闲与赖名成共同查案,直至赖名成被杀。

看清真相却不揭露真相,这是院长应有的职责。

庆帝的权谋策略、帝王心术,陈萍萍了然于胸,却只能选择沉默。

庆帝是孤独的,范闲是国家的孤臣。的确,在权力的游戏中,只有君臣关系,没有父子亲情。

原创不易,您的随手点赞、转发、收藏、在看,都是对阿三的鼓励和支持。

1 阅读:437

阿三侃剧

简介:欢迎您来到阿三领域 我将带您观看不一样的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