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新论】常态化科考解锁绥阳双河洞奥秘

天眼新闻 2024-05-21 11:11:08

近日,绥阳双河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科考启动会召开。双河洞纵深912米,107个洞口相连,系统连通总长度409.9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此外,双河洞还是世界最长的白云岩洞穴系统和世界面积最大的天青石洞。

双河洞内数具相对完整的大熊猫个体化石,极为罕见,让人惊奇,而想要目睹绥阳双河洞的真容,着实不易,亿年沉淀,诸多秘密依旧隐藏。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外,站在远处观望,与其他群山相比,双河洞所在的山体平平无奇,其貌不扬,但是洞内别具魅力,水洞、旱洞并存,洞挨洞、洞连洞,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套洞,是名副其实的地下洞穴迷宫。

目前,双河洞系统连通总长度409.9公里,系亚洲第一长洞,洞内纵深912米,107个洞口相连。这也是双河洞看似普通,但却有惊人长度的秘密所在:洞内结构复杂,洞系发达,4层之间相互联通,集溶洞、瀑布、梯田、地下河谷于一身,光影灵动。

“阿姨,你头稍微低一点,好,不错,保持。”“妈妈,这里好漂亮,我给你拍一张。”“来,大家往中间靠。”感受洞中神秘的游客纷纷定格美丽瞬间。

一步一道景,十步不同天。在宽大的白云岩洞道中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触摸中用肌肤感受贵州远古大地的皱纹,在千姿百态的石块中搜寻地壳运动的痕迹……当前,越来越多的游客深入双河洞,感受贵州大地沧海桑田的地质变化。

绥阳双河洞是大自然给予世界的礼物,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意义重大。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绥阳旅游文化的内涵和品位,促进旅游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也有利于践行“发现、保护、创造、共享”的理念,全面加强双河洞的环境保护和建设,更有利于塑造绥阳新的形象“窗口”,推动绥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目前,双河洞景区也正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突出洞、林、山、水等资源特色,做强生态保护、自然教育、地质科普等功能,丰富研学旅游等业态,不断提升综合效益。

贵州之美,以其山川之雄奇、民族之多彩、文化之深厚著称于世;绥阳之地,则以其洞林山水园泉齐聚,烟火与诗意同载,而成为云贵高原一枚璀璨的翡翠。

摸清家底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至关重要。这是一条艰难的科考之路,30余年来,中外科考专家们持续探索洞内的未知世界,揭开神秘面纱。长度只是双河洞给世人的第一印象,最吸引人的要数洞穴成因。当前,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和计划,组织各方优势力量开展常态化科考,是双河洞申遗工作极为关键的一环。

“我不能告诉你所有的秘密,因为我的秘密还在生长。”这既是诗人梅尔所著诗歌《十二背后》的题记,更是双河洞的自白。

洞穴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洞内有哪些生物留下遗迹?洞道最终通向何方?……探秘境,向未来。经过多方不懈努力,尽管双河洞科考已取得大量的显著成果,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地下世界的奥秘仍需众多科研人员进一步探索。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潘晓飞

编辑 罗秋红

二审 王雨

三审 岳振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