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约翰・欣克利为博偶像千金一笑刺杀里根,麦肯锡及时为总统挡枪

史海撷英 2024-03-29 10:43:14

1981年3月30日,美国总统里根在希尔顿酒店门口遭遇枪击事件。下午2:27,上任没多长时间的美国总统里根刚刚参加完了希尔顿大酒店的演讲,在一群秘书、警察和特勤局特工的拥簇下走出了酒店大门。而此时酒店门口已经聚集了大量里根的拥护者和记者,在人群的欢呼声中,里根总统满面笑容的向拥护者和记者们挥手致意。然而就在此时人群中突然冲出了一名青年,手持左轮手枪向里根总统射击,短短1.7秒之间就清空了枪里面的6发子弹。好在现场的蒂莫西・麦肯锡听到枪声以后立马冲上前用自己的身体给里根总统挡子弹,但是子弹还是击中了里根的肺部,除此之外一名警察和保镖被子弹击中,白宫新闻秘书詹姆斯・布雷迪更是被击中了要害。

这一行为让麦肯锡成为美国的名人,毕竟他是唯一一个愿意冲上去帮他挡子弹的特工,可在后期的采访当中,他却表示自己为里根挡子弹的行为并非自愿却自发地挡了子弹,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呢?

暗杀现场

刺客约翰•欣克里在1.7秒之内向总统里根开了六枪,但是真正射中里根的只有一枪,而这一枪也实在危险。子弹从里根的腋下射中肺部,所处位置距离心脏只有2.5厘米,倘若不是后期及时救助,里根能否活下来也是一个问号。

除去这一枪打中以外,其余五枪都有保镖和警察替里根挡了下来,在这起刺杀案件当中,有三个人被射中,其中一位就是里根的贴身保镖麦肯锡。三个人当中,其他两位因为这次枪击事件受到了十分严重地伤害。

里根的新闻秘书詹姆斯•布拉迪虽然获救,但是终身残疾,而华盛顿警察局长托马斯•德拉汉提因为子弹击中左臂,从此永久性神经受损。麦肯锡的中枪位置最为危险,但所幸并没有对他的后来人生造成太大的影响。

此次事件让麦肯锡一举成名,他被誉为美国的伟大英雄,不得不说,作为一名保镖,他的举动堪称尽职尽责。值得一提的是:麦肯锡能够被选中为特工得益于他的身体素质,优秀的运动神经才使他加入了特工训练。

成长经历

在香槟学校时期,麦肯锡作为一名职业球员,他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进入了学校橄榄球部,而获得的相关奖学金证明了他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神经的优秀,因此,毕业以后,他进入选拔成为了一名职业特工。

在后来采访当中,麦肯锡回忆起了里根总统发生暗杀事件的场景:各国总统出行都是一件不小的事情,除了陪同的官员以外还有大量的警察和武装力量陪伴。美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总统遇刺,这对于美国政府而言不只是一朝被蛇咬的预防,而是成为美国武装力量十分忌惮的问题。

当时麦肯锡就站在里根的正对面,彼时的里根正在伸手向群众打招呼。刺客约翰从人群当中拔枪向里根射击,只需要1.7秒就完成了六连枪连射,在第二弹的时候引起了麦肯锡的反应。

0.5秒的时间之内,他冲向了里根化身成为他的肉盾。

当他腹部中枪的时候,麦肯锡才倒下。警方曾经预测过,倘若麦肯锡当时多用0.5秒的时间用来反应,那么射中的腹部就不是麦卡锡而是总统里根的。

抛开里根的总统光环,麦肯锡是他的救命恩人。两个人在同一家医院接受治疗,得知自己的救命恩人是麦肯锡以后,里根出院便在白宫中接访了麦肯锡和他的家人,这在美国是少有人士才能享受的待遇。

总统身边的保镖是不断替换的,但是当年的保护总统事件让麦肯锡得到了民众的认可。他们把麦肯锡视为勇敢的化身,许多媒体节目会采访麦肯锡当年的暗杀事件,他们十分好奇,麦肯锡在枪击事件发生的时候内心的心理活动。

毕竟抛开保镖职责本身而言,自己的生命也是十分珍重,能够抛开对生命的顾忌而保护总统,这绝对不是用工作职责就能简单概括的勇敢和责任,对此,镜头面前的麦肯锡也坦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表示自己并不是想要去成为总统的肉盾,当时的情况比起意愿调动身体更像是身体本能完成这项任务,而在他还没有来得及指挥自己做出反应的时候,自己身体已经先一步扑向了里根总统。

其实并非自愿

作为一名总统保镖,麦肯锡在上任之前受到了十分严酷的训练,除了肉体对抗以外,精神层面的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他们被灌输的思想就是在战斗当中,要确保保护者安全并迅速将人带到安全地带。

长时间的训练以后,保镖的身体和思维已经战胜了作为人类自身的意识,执行任务当中往往都会以保镖思维来作为一切行事的准则。也正是因为长期浸染在受训的习惯当中,当反应到枪声的时候,身体中的危险警报就已经拉响。

在外界看来是英雄行为,在麦肯锡看来不过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他坦然地说出当时的画面,那种感觉更像是每个人在履行自己的职责,作为保镖的他就应该在第一时间成为肉盾保护总统,有的人负责上前抓住刺客,有的人会负责周边环境的警戒,每个人在做每个人要做的事情而已。

里根之所以会对麦肯锡如此感恩是有原因的,美国的历史中总统遇刺并不是少见的事情,他们也和里根一样都会随身携带贴身保镖,但是当危机真正发生的时候,能够像麦肯锡一样不顾一切奋身保护自己的不过几例而已,而麦肯锡就是少见的一例。

美国民众对于麦肯锡的勇敢行为所表现的称赞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慨,牺牲自己保护他人,从人类本身的角度而言是一种需要更高境界的人才能做出的事。因为当自己和他人同时发生危险的时候,保护自己是本能,保护他人是力所能及才会选择的事情。

简单地用职责所在来形容麦肯锡的付出太过于轻蔑,倘若麦肯锡当初有一念之差,或者多了0.5秒的反应,那么美国历史又要重新改写,里根还有机会在美国白宫会见麦肯锡的家人吗?这个答案不得而知。麦肯锡的谦逊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保镖工作的训练到位,历史应该感谢他对里根的保护。

行刺动机

那么刺杀者到底是谁?他为何要刺杀美国新总统?在场的新闻记者们迅速猜测出了无数派别斗争和政治阴谋,期待着有大新闻的出现,然而凶手的刺杀动机却荒诞出了天际。

约翰・辛克利

经过调查凶手名叫约翰・辛克利,他的父亲是一家能源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可以说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标标准准的富二代。虽然出身于富裕家庭,但是辛克利却对父亲的事业提不起丝毫的兴趣,大学还没有毕业就独自来到洛杉矶,辛克利的梦想是当一名词曲作家。从小自己的父亲就对辛克利的这个梦想不屑一顾,觉得子承父业才是其最终的归宿,但是辛克利却励志想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然而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辛克利的追梦之旅并不顺利,经常连自己都没办法养活,所以其父母经常能够收到欣克利寄来讲述自己怀才不遇并讨要资助的信件。慢慢的,在生活的重压下辛克利的梦想破灭。只能在1976年返回到父母身边,而且在追梦失败后辛克利遭受了重大打击,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只能用抗抑郁药物和镇静剂来解决情绪问题。

回到家的辛克利将自己关在房子里面,很少与人接触。最终在1976年,一部名为《出租车司机》的犯罪电影在美国上映,电影中由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主角从越南退伍回来后就一直在纽约开出租车为生,最终在纽约的灯红酒绿下变得愤世嫉俗,痛恨社会,并将自己变成这样的原因归咎于美国总统,于是便萌生了刺杀总统的想法,但是在刺杀的途中遇到了由朱迪・福斯特扮演、被逼卖淫的少女,随后主角决定全歼背后的坏人,解救朱迪・福斯特饰演的少女,成为英雄的故事。之所以详细讲这部电影,因为这就是辛克利的暗杀动机。

看到这部电影后同样生活失意的辛克利不仅沉迷于电影情节,而且狂热地迷恋上了电影中由朱迪・福斯特饰演的少女,为此辛克利还特地搬到福斯特居住的纽黑文成为了一名跟踪狂,同时不断拨打骚扰电话,并沉迷于其中,期望有一天能够得女神的回应。但是朱迪・福斯特并没有给这位狂热迷恋者任何回应,这让本就精神状态极不稳定的辛克利失去了理智,萌生了去劫持飞机或在她面前自杀来引起福斯特注意力的想法,但是思来想去,电影中拯救朱迪・福斯特扮演少女的越战老兵不是想去刺杀美国总统嘛,自己为什么不模仿电影剧情,通过暗杀总统来引起朱迪・福斯特的注意呢,于是辛克利说干就干,将刺杀目标定为了难度较小的前总统吉米・卡特。

约翰・辛克利

辛克利的刺杀计划可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为此他还做了详细的计划,专门买来枪支练习射击,由于吉米・卡特经常前往各地演讲从事政治活动,所以辛克利决定先尾随吉米・卡特摸清其行动轨迹,然后趁机对其下手,为此辛克利经常跟随卡特从一个州到另一个州,但是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随后更是因为违反了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法律,在机场因为枪支罪被捕。无奈,身无分文的辛克利只能回到家中,接受了一段时间的精神治疗,但他的心理健康并没有得到改善,随后辛克利将刺杀对象转移到了新总统里根身上,为了保证刺杀顺利,他还专门研究了肯尼迪总统遇刺事件。

于是在1981年3月30的下午就发生了那场匪夷所思的刺杀事件。案件受审后不久,辛克利就毫不避讳地坦白了行刺总统是因为朱迪・福斯特没有回报他的爱,想要以此来引起朱迪・福斯特的注意。还大言不惭地将此次刺杀誉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爱情祭”,这一陈述不仅引起舆论哗然,也让审判变得更加棘手,因为没人相信理由竟然如此的荒诞,但是在看到辛克利的精神病史后,众人才逐渐理解了眼前这个疯子的陈述。

最终在1981年8月18日,辛克利从监狱管理局转入精神病院治疗,次年在华盛顿区受审时,欣克利被指控犯有31项罪行,最终还是在6月21日因精神错乱被判无罪,但是必须在美国监管机构的监管下呆在精神病院里面接受治疗,有趣的是在被监管期间,辛克利经常利用为数不多的看父母假期,偷偷带回有关朱迪・福斯特的物品,比如海报、同人漫画等,他不知道这一举动被身后伪装成路人的警察看得一清二楚,随后就连为数不多的假期也没了。到了2022年6月初,被监管了41年2个月零5天的辛克利终于恢复了自由身,而出来后的第一件事情毫无悬念就是打听朱迪・福斯特的踪迹,看这个样子估计病还没有好。

0 阅读:12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