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漫谈|中国人的金钱观财富论

内明书院 2024-02-02 23:05:05

今天我们聊一聊在财富上,或者说在金钱观上,中华民族和其他民族有没有区别?

不管哪个民族的人啊,都是需要财富的,因为没有这个基本的物质条件,就没有办法去生活。基本的物质条件越好,我们的生活条件就越好,生活就越舒服,对吧?这个是所有人都是这样子的。

那么金钱作为财富的一个代表,或者说作为一个财富的载体,也肯定是受到所有民族的喜欢的。但是中华民族在这一点上有一点特别,而这个特别很奇怪,就是中华民族崇尚那种不爱财,觉得一个人如果爱财,嗯~似乎是一种品味稍微低一点的事情;而不爱财好像是一种高尚的,高雅的,非常值得赞许的一个事情。

我现在这么说,可能有些人说不是啊,中国人特别爱财,特别财迷。此时此刻我是说从一个很长远的时间维度上去看中国人,我们中国人表现的很爱财,这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你要稍微的再把时间往远处拉一拉,你就会发现在这个中国人蛮主流的一个价值观上,会有一个观念认为,人如果太爱财了,至少是品味比较低的一个表现吧。真正品味比较高的人,都应该对富贵不是那么在意,甚至说视富贵如浮云,视荣华如粪土,视金银如粪土,这样才是一个高人。

那为什么长期以来中国人会形成这么一种说起来挺奇怪的一种观念呢?对吧?

应该是这么说,它也是一个历史上慢慢形成的一件事情,我们前面说过,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特别强调说,人应该有人的一些超越于动物,应该有一些超越性的一些特点,应该有一些超越性的一个道德。那其实中国人在这种道德追求这个角度上来说,他其实要求我们不被自己身上的这种动物性所局限。就是我们动物性的一面,我们当然希望有越多的财富越好;但是我们作为人,我们不能仅仅像一个动物一样,就是太爱财,只要有财就好,我们应该还有另一面的一些东西。

这就使得我们中国人特别强调说,我们不应该追求那种不义之财,我们应该把人性的东西,比如道义放在这个财富之上。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去追求财富这件事情跟道义相违背,那么这种不义之财,我们是不应该要的。我们应该只追求那些有益的财,符合道义的财富。对于符合道义的这种财富追求,其实是中国人本来并不拒绝的,也并不轻视的。

你看孔子他就说过,他说如果我能够得到这种符合道义的财富,你为了这个让我去干一些很辛苦的工作,我去给人家牵马什么的,我都可以接受,我都可以去干。这种观念其实是很中国,但也是很对的。这就是我说的从周代开始,中国人所形成的那种把道义放在中心,把道德非常看重的这样一种态度,是很好的。

我们并不是不喜欢财富,更不是不想要财富,穷有啥好的,穷没啥好的,富裕是一个我们觉得很好的事情。所以这个我觉得挺好的啊,没有什么不对的东西。

但是到了后边,比如说在孟子时期,因为有一些人跟孟子之间会有一些,我们现在说叫做观点的争论吧。孟子就会强调一下,我们作为人,对于我们来说呢,那个义是更重要的,利益是相对次要的。所以他就会把这两个放在一个相对对立的位置上去比较,然后去讲,如果他们有冲突了,我们应该放弃利益,放弃那种对财富的追求,而去追求道义,追求这种道德,追求这种人性的特有的东西。

孟子这种观点对不对呢?

当然也是很对的,而且他跟孔子的观点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但是他在讲这个事情的时候,因为他是跟别人辩论嘛,所以呢,他会格外的强调这种义和利之间,如果有了矛盾冲突,我们该怎么办?

孟子就用一个我们中国人特别熟悉的一个比喻性的说法,他说“我也爱吃鱼,我也爱吃熊掌,如果这两个不可以兼得呢?那我肯定是吃熊掌,而不是吃鱼,就是有好的谁吃坏的。”他是用这种观点来讲道义和财富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果财富和道义不可兼得,那么我选择道义而不选择财富,因为这个更能体现出我身上人性的那种东西,我超越自己动物性的那种东西。

但是孟子的意思并不是说,我就绝对不肯吃鱼,鱼就是一个不好的东西,鱼就应该被厌弃,并不是这个意思。但是呢,到了再往后,再后期,这些学习儒家思想的这些以后的那些中国人啊,就慢慢的就有一点走偏。就好像在他们脑子里边就形成一种观点,就觉得我们不应该瞧得起财富,我们应该让自己不把财富当回事,我们应该视金银如粪土,这才是一个高雅的人。就把这两者“义”和“利”给对立起来了。其实也完全不是孟子的真实的意义。

但是后期有好多中国人,他就走到这个方向,就比如说是不是王戎啊还是谁?我记得,就嘴里根本不提钱字,他觉得因为他自己是一个高雅的人,后来他老婆说你装不装啊?于是在他睡觉的时候就拿了很多的钱,在四周把他的床给挡住,让他下不了床,然后看他会不会说钱字。结果他醒了以后,发现四面都是钱,就说把这个堵在这的东西给我挪走,他就不提那个钱字。因为他觉得他自己是高人嘛。口不言钱这种做法实际上就很偏激了,这种做法实际上就很不正常了。

那么从心理的角度上来看,从前边那种合理的,去在“义”和“利”之间,认为“义”高于“利”,到后边这种把这两个对立起来,变成了我们就瞧不起“利”,我们只关注“义”。我觉得在这个地方,中国人的这种演变,他其实就像有些民族,比如觉得脖子长是美,然后就把脖子弄得越来越长,最后都已经长到变态了,跟那个道理是一样的。

我们中国人追求一个道德优越,其实本身并不是坏事。但是到后边这种追求就会变成一种好像很不正常的一个程度,就形成了一种叫做什么轻视财富,轻视金钱的这么一种文化。那这个很显然它是不合乎基本的人性的,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但是我们发现后边的中国人很长很长的时间内,某种意义上说,可能是以千年为计,一千多年的时间内,好像都形成了一种蛮怪异的心理状态。就是说虽然大家实际上都要追求财富和利益,但是那些感觉自己层次比较高的人,就要表现出来好像似乎自己根本不在乎钱,不在乎利益,只追求道义这么一种样子。但是真的能做到这点的人,其实是少数,有个别人真的是到后边才能做到这一点,比如像什么海瑞之类的,这种是很少数。那么对于其他人来说呢,这就变成中国人一种普遍的虚伪。

所以在这个事情上,我觉得长期以来的中国人的表现,和其他民族相比是更有问题的,就是我们不能够真诚的承认自己的利益的追求,除了少数人能真的做到,就是真不在乎金钱以外,那么有很多人其实在这个地方都是他所说的和他实际所做的,会有一个不一致。用心理学的话说,就是他意识中和他潜意识中会有一个不一致。

在四十多年前,我们叫改革开放之前,其实我们中国的这个主流思想依旧是这样子的。改革开放之前,大家都认为自己,或者说都标榜自己是根本不在乎钱的,我们做事情都是为了干革命,为人民服务,根本不是为了获得任何的个人利益。

虽然大家都这么说,但是真的能做到这一点的是少数人,多数人实际上就变得非常的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后,等于我们有了一种新的导向,就是说我们爱财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追求富裕,我们为了让自己先富起来去奋斗,这个是没错的,这个是正确的,这个是值得鼓励的,而不是被批判的。

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才在这个地方做了一个改变,这个改变实际上带来了大家很多的行为上的变化。就是很多人就焕发出来了很多的精力,拿来去真的用在追求财富上,然后有很多人就真的富起来了。这个也使得我们整个国家,整体上也都越来越富有了。所以改革开放之后,在这一块的这个转变,实际上是让我们变得更真实,那这个变得更真实,也就带来了真实的一些回报,好的回报。

当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就是这个弹簧好像又跑到了另一侧,钟摆又跑到了另一侧,我们现在有好多人就只关注财富,不去关注道义。他爱有道义没有道义,反正我只要赚钱就行了。然后这样也就诞生了一大批为富不仁的人,比如像许家印这样的人物。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个心理现象。我们有时候在某些方面压抑了,我们把这个压抑给它松解开来之后,他就有可能在这块就变得过度放纵。心理上很容易出现这样一种钟摆效应。

但是我希望慢慢的这个两端摆动这件事情,能从极端走向不那么极端。到最后呢,我们回到中国最早的那个点上,就是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热爱财富,但是我们不会把财富放在人的道义之上,不要去贪求那种不义之财。我觉得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呢,那就很好了,不光财富是这样子,我觉得在其他的一些事情上也是这样子的。

中国的传统,在过去曾经一度走向一个好像有一点点偏的一个地方,我们需要把它慢慢的正过来,但是正的过程中,就容易走到另一个极端,我们就需要再往回去调一调。可能这样,调来调去,慢慢才能调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说到这个另一个方面,呃,下一次我们再聊。

END

关注我们

让心理成长走进生活

让生活有温度

作者 | 朱建军

编辑 | 内小明

0 阅读:0

内明书院

简介:倡行心理服务,科普心理知识,与您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