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一本迷茫时期必备的治愈私书?绝对的鬼扯。

紫色罗兰 2024-04-19 06:08:30

《人间失格》,我不喜欢这本书,看这本书是一种很不好的体验。

这本小说带有很重的自传体性质,太宰治很巧妙的把自己的人生思想,隐藏在叶藏的人生遭遇之中。

本书开篇就写道“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主人翁叶藏一生迷茫,逃避世界,不断在自我否定自我厌倦下渴望爱寻求爱又逃避爱,最终在糜烂的生活中走向灭亡。

是不是感觉有点像男版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人间失格在日语里的意思,是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当时看到《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部剧,是因为被网络上推荐了很多次,十分火爆。

我看过之后最大的感觉是,这个松子太悲剧了。但是这种悲剧很大的原因是她不够自爱造成的。

她总是有一种低价值感,总是想要依附于别人,她的人生没有追求也不懂得与自己和解,而且渴望爱情来救赎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人生漫长,人性复杂,能救赎自己的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人间失格》看起来是很不舒服的。跟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一样,仿佛置身一个黑暗的房子里,窗户和门都被封死了,透不进一丝的光。

而且写完这部小说,作者太宰治就带着情人投河自杀了,享年39岁。

有意思的是太宰治自杀的这个时期,也有很多日本文学当时的巅峰作家,比如川岛由纪夫和川端康成自杀身亡的,这跟当时日本刚经历战后的文化不无关系。

更有意思的是,同样是战后时代背景,加缪的《局外人》所呈现的个体对主流文化的态度却与太宰治截然相反。这与法国文化中的自我意识发展更快有关。

我本人是因为加缪“荒诞哲学”奠基人的身份去看《局外人》的,看过之后倍感惊讶,居然有人可以冷漠至此。

当然这本书的意义远没有这么浅显。在我看来,它主要是为了隐喻“局外人”与世俗力量抗争,最终被判处死刑的结果。

也许是讽刺?也许是警醒?也许是探索?

中国古话说得好,“心中有尺,行事有度”,对外界过于冷漠与无所谓,必然遭受痛苦。

《人间失格》这本书的推荐语是:“每个人都能通过主人翁的心理描述,看到自己曾经懦弱又渴望实现的自我,如果你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不妨看一下这本小说。“”

我觉得看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作用!

这本书除了能让我们知道,这世界上居然还有如此恐惧和不安的人存在,就是更能了解人性的邪恶虚伪和堕落能够达到什么程度。也许这两点是这本书的借鉴意义吧。

我个人觉得太宰治的悲剧人生就是从小时候开始的,而造成一切悲剧的最大起源就是他从小就有点想太多,也许就是因为他从小家境优渥所以有那么多时间去胡思乱想吧。

每天忙碌的生活让我们看似劳累过度,疲惫不堪,但是这种为碎银几两积极勤奋地工作和生活,正是我们耕耘岁月的痕迹,这种“苦日子”,是我们未来的奠基石,是我们对希望的付出,偶尔厌倦吐槽,却也充实快乐。人生不就是痛并快乐着的吗?

看到这本书,我还因此引发了一个思考,

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尤其人工智能的崛起更是部分人感受到人生充满了迷茫,仿佛看不到希望,悲观,颓废,摆烂,社会的集体焦虑造就了丧文化和摆烂经济的流行。但是这种流行最终会将我们普通人带向何处呢?

对这个问题,我有些迷茫,也许博学的条友们对此会有一些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评论,感谢。



0 阅读:0

紫色罗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