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交法”施行20周年看菏泽交通出行变化

牡丹晚报 2024-05-17 15:31:04

菏泽报业报全媒体记者 陈淑娅 武霈

2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简称“道交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

一部法,从无到有,护航着千家万户的出行平安。在这20年中,菏泽在道路交通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但道路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提升,公共交通系统不断完善,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而且“遵守交通信号”“安全带是生命带”“礼让行人”“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等交通安全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车畅其路、人悦其行”成为菏泽交通出行环境最直观的变化。

从警24年,他一路见证菏泽交通巨变

“20年前,咱们菏泽交通环境比较滞后,各种条件都比较差,那时候交警还是站在十字路口中心的岗台指挥交通,如今,菏泽从建设绿波带到全力打造绿波城,基本达到了七纵十横的绿波通行交通环境。”菏泽市文明交通郭良营志愿服务队队长郭良营说。

今年65岁的郭良营,是菏泽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牡丹区大队的一名退休交警,1997年,他从部队转业成为一名交警,每年的牡丹花会、林产品交易会等活动,他都是第一个冲上去,最后一个撤下来,甚至连续10余年除夕夜都在执勤岗位度过。从警二十余载,他见证了菏泽城区道路的变化。

交警的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又关系到人民的出行安全。郭良营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20年前,处置交通事故都是事故科接警以后,开着警车到偏远的乡镇处理事故。如今,各个道路路面上的民警,对简易的事故都能及时处置,而且重点路段、重要时段,都有交警执勤疏导,道路交通井然有序与交警部门的付出和全市交通参与者的配合是分不开的。

据介绍,菏泽交警部门紧紧围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严格遵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原则,不断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规范化、现代化,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随着“道交法”的普及和宣传,人们更加了解交通法规和安全知识,交通安全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大大减少了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

为了让交通安全意识深入人心,退休以后的郭良营牵头成立了“郭良营工作室”,牡丹区交警大队全体民辅警带头加入志愿服务队,镇街办事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等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菏泽城区涌现出数百名“郭良营”,他们深入一线,加入交通安全宣传的服务队伍当中,成为文明交通的倡导者。

打造以服务人民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管理新格局

“在‘道交法’颁布20周年之际,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交通安全环境的变化。不仅道路更宽了、也更顺畅了,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数量也在大幅下降,充分说明了‘道交法’在维护交通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和人们交通安全意识的提升,菏泽的道路交通状况已经焕然一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牡丹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智庆昌说。

据智庆昌介绍,“道交法”施行20年间,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是公安交管部门的工作主线,通过统筹推进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和专项治理,全力防范化解道路交通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从“减量控大”专项整治行动,到“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从严格驾驶证考试和记分措施、增强法律震慑惩戒效果,到“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各类宣传活动的纵深推进……一系列组合拳,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道路交通事故。

回顾近二十年菏泽的交通变化,智庆昌坦言,道路交通状况的改变不仅体现在安全畅通上,更体现在“法润平安、文明相伴”上。安全文明意识正逐步深入人心,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意识逐渐由“农耕文明”向“汽车社会”过渡;特别是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法治意识、文明意识有了明显增强,从原来的人车混行到现在的井然有序。道路执法也正在从原来的硬性约束,到现在的法入人心上转变;交警部门的工作重心,也逐渐向服务群众上转变。

“师傅,请车辆减速慢行!”“同学们,不要在路上嬉笑打闹,过马路时小心来往车辆!”……在上下学高峰期间,学校周边道路人流量、车流量较大,“护学岗”的交警们总是在孩子们上学和放学前就早早地来到岗位,在学校附近的各个路口忙碌起来,或及时疏导、指挥接送学生车辆有序停放,或提示驾驶员减速慢行,或耐心指引学生过马路,用心用情守护学生“成长之路”。

“设置护学岗”是交警贴近群众生活提供的贴心服务。为防止校园周边道路发生交通堵塞,全力保障上下学交通秩序井然,牡丹区交警制定“一校一策”护学岗,根据各学校上学、放学时间,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实际,采取定人、定岗、定责、延长护学时间等方式,安排警力值守学校门口及周边易发生交通拥堵的路段。

“前车请让开车道,我车上有病号!”4月14日,正值牡丹节会旅游旺季,牡丹区交警大队中华路中队民警在牡丹园执勤巡逻期间,遇到群众求助,有一游客突发脑梗,意识不清,了解情况后,执勤队长迅速安排警车,联系指挥中心,开通“绿波”,仅用八分钟时间,将病号送到菏泽市中医院,确保安全后,返回岗位继续执勤。

“为病患群体开通‘绿波’进行带路服务”“在牡丹节会期间服务好外地游客,营造安全顺畅的交通环境”,这些都是菏泽交警部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提供贴心服务的务实举措。

“牡丹节会期间,交通流量大,我们交警部门始终坚守岗位,为外地前来赏花的游客营造安全顺畅的交通环境。尤其是聚焦老城曹州、佳和城等重要点位,做好交通优化服务。通过一系列举措,我们全面优化出行环境、营商环境,让群众出行更安全、更便捷。”智庆昌说。

内联外畅,交通巨变为“后来居上”积厚成势

“最早的公交车是燃油车,没有空调,启动后,公交的屁股后面冒黑烟,当时路况也不好,公交车经常会坏在路上。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到燃气车,再到现在的电动车,越来越绿色环保,安全系数也高了,乘客坐着也比较舒适。”谈起近二十年的交通环境变化,公交集团7路驾驶员韩华感触颇深,从她的视角来看,公共交通的便捷程度是民生福祉的具体体现。

据了解,在过去的20年里,菏泽公交车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和发展,从传统的燃油车逐渐过渡到新能源公交车,特别是纯电动公交车的数量大幅增加,方便了群众出行。在线路上,更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科学优化、完善公交线网布局,公交线路由单一的“常规+助学”发展成为常规线路、定制公交、夜间公交、“顺风”公交等多方式灵活运营的线路体系,公交线网覆盖市区、四通八达,打通了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二十年前,只有城区主干道上的几条公交线路,现在大街小巷公交车线路全覆盖,10分钟一班,十分便捷,而且也越来越智能化,手机上就能查看车辆位置。”韩华说,而且公交站点和站亭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安装了智能公交站牌,方便乘客查询实时公交信息。公交车内还增设了空调系统、360度车身环视监控系统、客流统计系统、车道偏离装置、防疲劳报警装置等设备,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不仅如此,随着科技的进步,菏泽公交引入了智能调度系统,对公交车辆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了公交车的运行效率,所有公交车上都安装了新的语音报站系统,为乘客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公共交通的完善不仅体现在公交车上,高速公路、农村公路也在不断升级。据了解,20年前,菏泽的道路交通状况相对较为落后,道路建设不完善,许多地方的道路狭窄、颠簸,出行不便。交通成为长期以来制约菏泽发展的瓶颈。

二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年,菏泽抢抓政策机遇,不断加大交通建设投资力度,全力建设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截至2023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90公里、普通国省道1370公里,农村公路2.83万公里。G1511日兰高速、G35济广高速、G0321德上高速、G3511菏宝高速、S32菏东高速、S38枣菏高速、S41濮新高速……一条条高速公路就像纵横交错的“大动脉”,匍匐在菏泽大地上,为菏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0 阅读:10

牡丹晚报

简介:菏泽最大的生活类日报,每日提供菏泽最新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