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开花人玉立凤城选美文化君:南方经济漩涡里的文化小人物志

鱼迅 2024-05-18 20:28:45

中心开花人玉立 凤城选美“文化君”

——南方经济漩涡里的文化小人物志

(报告文学)

村水

【前言】

广东顺德大良文化中心2014年4月成立,是对原大良街道文化站、凤城少年宫、人民礼堂以及梁銶琚图书馆、西山庙等单位和场馆进行人员和职能整合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其职能包括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少儿才艺培训、提供公共图书服务等。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有一个“不明觉厉”,看上去很美的名字——“文化君”。

在大良文化中心成立十周年的日子里,开馆元老,即将退休的党员老大哥阿青如是说——

想当年党的富民政策风起云涌,最先潮起珠江,岭南金三角成了最沸腾的经济漩涡,我们“可怕的顺德人”好像一夜暴富……但我却不动不摇,一直在经济最发达地区一种叫“文化站”“文化馆”“文化中心”的“清水衙门”里继续喝“清汤寡水”,心安理得地唱“咸水歌”和“清平乐”……

“旅粤作家”村水2018年借调大良文化中心工作,与一群最基层的“文化君”厮守在一起,深受再教育,于是恭录心声,谨作小志……

【小志1】

我没十年,我只有一天——“最飒小喜鹊”亚云

好啊,文化中心十周年志庆,恭喜恭喜!但我算老几? 比对思思小妈咪“十年冻龄”的美丽传说,还有扬姐从林妹妹到王熙凤的十年变身,我入职才三年,有啥好说的?我就一张娃娃脸,一片少女心,管他命多衰,就爱婴宁笑。昨天我也是身轻好比云中燕,娇气撒满天,但今天却不得不“挺身而出”,走出了一个怀孕的小女人“最美的曲线”——这是教育局借调来咱图书馆添乱的“旅粤作家”水哥老baby对我的无厘头点赞。呵呵,带病算个啥?我是大良文化中心“带喜”坚持上班的小喜鹊哦。

言归正传,我交不出思思的十年不老方,更交不出扬姐的十年翻身账,我只交得起区区一天的一本流水账,哦,也是意识流,流到哪里算哪里……

日期:2024年4月28日星期日 昨天和今天是老公他们的双休日,正好是我当家小燕子兼当班小喜鹊的双拼日。

天气:阴,肯定还有雨,恐怕还有暴风雨……咱家的代步车几时买呢?小米SU7就算了吧,可人家水哥的破雪佛兰……

8:43 提前两分钟打到了上班卡。哈,假积极,其实最会忘记打卡的水哥早我十分钟——全馆第一,最早开车到了图书馆。知道他刚买了一辆才花了一万五说十年才开了四万公里的二手雪佛兰。他海归的儿子在新上海滩开宝马王子,老baby说:“老子就是在珠三角老牛拉破车,也不要长三角的小赤佬孝敬一分钱!”

8:45 还是坐电梯上三楼。唉,为胎中的小baby,到底坐电梯还是爬楼梯好呢?

8:50 背在没人处,囫囵吞下了我的早餐包,吃干抹净,立刻开始逐个复查三楼场馆的众多门窗——必须复查!水哥果然把三楼服务厅、少儿馆、成人馆、期刊部、大阅览室的门窗全打开了。这种斜风飞雨又要空调全开的鬼天气,他这不反添乱吗?我又得把洞开的几十扇窗户重新关上,门先留着等读者陆续进馆后再关。最爱在我跟前装骑士的水哥又屁颠颠地过来了:“瞧我这冒失,瞧你这身子,你快那个,还是我来吧……” 我嗤笑说:“去去去,继续写你的梁銶琚天堂赞去,我又不是为你怀的孙子……”他老早就哄我说他在梁銶琚相中我了,要娶我——当他的儿媳妇!好“亲上加亲”。谁跟他亲。他还给我晒他儿子在比利时泡妞的照片有多帅,晒儿子在拼多多总部的“百万年薪”……搞得本小姐又气又恨又想哭!

8:55 每天志愿者岗前培训。今天主要是顺德职院的十几个愣头青,乌泱泱地汇集在前台服务厅。同样怀着身孕的涛涛姐不温不火,慢条斯理地给学生们发放物品,讲各种工作事项,但她的声音被学生们的扰乱声淹没了。一旁的水哥坐在办公电脑前装模作样,碌碌无为。

我清了清嗓子说:“同学们,早上好!今天人好多好齐啊,真是一个比一个靓,声音一个比一个大,Stop!听我的,一个个口罩戴起来,袖子撸起来,摆起pose来……”还真是大鸡一叫,小鸡噤声,随着我指指点点,这个那个,这样那样,乱糟糟的孩子们一个个乖乖地领衔而去……水哥看得一愣一愣的,拍马说:“三下五除二,这叫搞定了?太美了!这是今天早晨我在梁銶琚图书馆看到的第一道风景线!”涛涛悠悠地说:“这叫台上五分钟台下十年功,你以为有那么容易吗?”我说:“不敢当,我不满三年!”涛涛笑着说:“谁叫你悟性高呢?”水哥说:“在我们闽西客家有一句土话,叫打背撑船先到岸……”我嘘了一声说:“上班保持安静,不准一惊一乍,交头接耳,我要向扬姐打小报告了!”

9点到10点 一个小时共计接待了37个读者,还了225本书,借出258本书,帮教办理身份证绑借书卡证手续5人,帮修改忘记借书证密码8人,帮电脑库存查询和临馆上架开柜查找图书5本,修补破损图书2本,叫上网买回丢失图书1本,收借书逾期罚款60元,劝暂存不缴待日后不定期的欠费“特赦日”清零的逾期罚金236元,还帮读者开锁死储物柜一个……真没法一个个记,总体上看,嗷嗷待哺,学习、成长期的孩子和小中学生最多;安度晚年,休闲娱乐的老人家其次;忙于求职和婚恋,但来日方长的年轻人再次;像我爸妈那样上有老下有小,忙于当中流砥柱和养家建国,最没有个人权力的中年男女,还热衷于读书的人非常少。那些能进出图书馆的“中年大叔”往往既有实力,又有品位,小女子我也难免有点“若有所待”,大眼睛扑闪扑闪地每天都在搜寻和打量……

10:05果真雷声隆隆雨蒙蒙了。

10:10 肚子又开始咕咕叫起来,怀疑肚里的小baby在抗议了。

10:15-11:30 一个让我不再有期待的秃顶中年大叔说他的手机在自助还书机那边丢了,怕是有人偷盗。我严阵以待,还拉出电脑高手阿庆、阿洪、阿敏几次帮他打开监控视频,倒回去反复查看,证明他进馆自助还书时身上根本没带手机。他不甘心,叫来保安阿峰“破案”。阿峰忙前忙后无果,拼命赔礼道歉。涛涛耐心解释说周日领导不在,但已经记录在案,会严重追查到底,大叔才怏怏而去。

11:35 水哥叫我和涛涛去食堂吃饭,说中午时间,他一人坐台小case。

11:40-13:30 看来今天是水哥的衰日。就是在这个别人午休,我们上班,但读者也不那么密集的平常中午,本馆出了一个意外事故。我和涛涛刚走,一个小屁孩高举着妈妈的手机,兴冲冲地跑到服务前台来喊微信支付,说要一次性交清借书逾期的所有欠款。水哥打开系统,显示该卡有两年多次的逾期欠款,共计二百多块,反复核查,准确无误。小屁孩若无其事,声明就是奉母命缴款的。水哥赞小屁孩“人小鬼大”,也未多想,一如既往,照章办事,噼里啪啦,几个按键,二百多块钱飞快交割……

五分钟后,小屁孩他妈,一个中年大妈从少儿厅急跑到总服务台前来,疾呼说没想欠了那么多钱,孩子太小,付款哪算,要求通融,重新处理……但电脑系统关闭,程序不可逆,再无转圜余地……这些欠款本来是可以“通融”的,比如也可留待罚款“特赦日”时清零,但水哥一时兴起,操之过急,木已成舟了。大妈只好扯着孩子,抹泪离去……

14:00 时间已过困点,可能也是因为“害喜”,今天依然感觉特困。而水哥像打蔫了的茄子,还在对着黑洞似的电脑桌面发呆,也忘了惜玉怜香,管我一下下。我强打精神,幸灾乐祸地取笑他说:“怎么样,这回老司机也翻车了吧?”水哥苦笑说:“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15:00 下午我好歹帮水哥找回了一点面子。一个七八十岁,有点帕金森的老读者用一个破蛇皮袋子提着在书库挑好的几本书,到服务总台来找人工服务。我叫声阿伯,起身笑脸相迎。阿伯不会最简单的电脑自助,每次都是我们帮他弄。不知怎的,他读书特别杂。这回他借的一本是《厚黑学》,一本是《花仙子》,一本是《明朝的那些事儿》,但最后一本书却让我一个激灵,这本厚厚的大部头小说叫《下广东》——作者就是跟我排排坐的旅粤“中国作家”老baby水哥。小说2008年首发在新疆《西部》杂志,接着出了单行本,登上了《长篇小说选刊》,获得了福建省党委、省政府颁发的“百花文艺奖”,还被中国作协召开过全国作品研讨会,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广东作家网评论推介……

水哥2018年从教育局借调到文化中心时还作为见面礼,向梁銶琚图书馆赠送了10本《下广东》。但老实说,我们都没读过,该书一直默默地陈列收藏在高高的书架上无人问津,也开始蒙尘……

我连忙把《下广东》举在手上,对水哥说:“瞧,这是啥子?”水哥像老太婆摁电铃,腾地跳了起来!我开心地对大爷说:“阿伯啊,我今天要特别介绍……”但水哥狠狠地挖了我一眼:“够了,你的话太多了!”他怪我,自己却点头哈腰,像拜十八代祖宗,对着大爷深深地鞠了一个90度的躬。一边对我说:“你今天的工作做得很好,但任务完成了,把后面的工作交给我吧!”水哥一本正经地给那四本书消完磁,把《下广东》放在最上面,整整齐齐地码好,重新装进破烂的蛇皮袋里,然后走出服务台,一手提着蛇皮袋,一手搀着大爷发颤的手,无比肉麻地说:“老大爷,今天下大雨,您看,楼这么高,地这么湿,您这么大把年纪,还提着这么重的书,哦,您还穿着人字拖,下去实在太危险了,让我搀您老人家下楼吧……”

我都写到哪里了?不行,流水账也不是这样写的,这样的流水账几时记得完?我还是赶快见好就收,管他好不好都要收了……

16:00 我们还在服务前台没完没了,不亦乐乎,后台又嘀嘀传来了新任务:帮文化中心抖音号写文案、拍照片、传视频;将少年宫亲子活动、文化中心五一庆祝活动的图文、视频发小红书;背新“千字文”,西山庙的文宣稿,要求滚瓜烂熟,绘声绘色,准备当西山庙开放日的挂牌解说员……

16:40 闭馆工作开始:播放闭馆音乐、每日财经统计存档、清零碎、整书架、摆桌椅、开消毒灯,最后关电、关窗、关门……

17:00 嘻嘻哈哈,打卡下班。

明天太阳照常升起……

【小志2】

我烦恼,但我微笑——“镇馆林妹妹”扬姐

初心曲演红楼梦

作为顺德的土著妹,早在10年前我开始进入大良文化中心的梁銶琚图书馆工作,说这是自然地理因缘,更是我的文化初心吧。

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到过顺德区图书馆实习,做只领盒饭的志愿者。第一天下班回家感觉全身酸痛,有点辛苦,但苦中有乐,随后逐渐喜欢并享受上了把凌乱的图书在书架上码好,把无序的书架整理成有序的书库,一种清清楚楚的秩序感和推陈出新、满满当当的成就感……没想到,我就此与图书馆结缘,毕业就加入大良文化中心,并一度成为文化中心的“老幺”和梁銶琚图书馆好玩但并不好当的“当家花旦”扬姐。

回望我从10年前一个青涩的“小姐姐”,变成了今天也有点资深和江湖的所谓“大姐头”,还真像上演了一出移形换影的红楼梦新喜剧啊……

林妹妹要大变身

我怎么也烦恼呢?那些初见我的朋友和有点走火入魔的粉丝会说我是不应该苦恼的,我反而应该偷着乐。因为我首先就“天生丽质”,“鹤立鸡群”了,老天爷赏了我一张瓜子脸和一副好像跟脂肪之类的永远不沾边的杨柳腰——或叫水蛇腰?广州的小蛮腰?都说我长得像林妹妹。人生天地间,婚恋砝码,现代职场,我已经拔了头筹,还苦恼什么呢?

其实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尤其作为一个知冷知热,心比天高的人,无论怎么好命都会抱怨自己命比纸薄的。我心里甚至“苦大仇深”。但我真的没必要把这些说出来,说了反而让人添堵。

但我要说的是,我其中的一个苦恼就是因为人家说我像林黛玉,这个苦恼我还真可以说上几句。因为在现代的家庭和社会职场,一个人像林黛玉并不是优势,不能加分,反而减分。作为大观园里面的花魁女,林黛玉的性格缺点和她的美丽、出色一样突出,她孤独、高傲,不合群;敏感、纠结,心太重;还有太至情至性,不圆通,也是一言难尽。

今天还有哪个宝哥哥受得了一个小性子,天天跟他打冷战的林妹妹呢?至于当代职场,尤其是服务行业,面对广大客户,需要的是怎样一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既温文尔雅,又满面春风,贴心周到,还身段柔软,长袖善舞的林妹妹呢?

魂归“香丘”展笑靥

“质本清来还洁去,莫叫龌龊碾泥淖”,自命清高,但魂无所归林黛玉在她的长恨歌里哭喊:“天尽头,何处是香丘!”我得以投身梁銶琚图书馆,就相当于找到了我的“香丘”。当年傻公子子产手舞足蹈喊“得其所哉 ”的喜不自胜,竟让千百年后的我一个小南蛮妹感同身受了。

在这里,我首先收获了读书人坐拥书城的亲切感、幸福感和庄严感。决不可以愤世嫉俗,夸张地说大良文化中心或梁銶琚图书馆是今天和这里的“最后一块净土”,但这里的确让我这个飘零的小女子魂归“香丘”,乐不思蜀。

一个不爱书、不读书的图书馆人,就像行走在三宫六院莺莺燕燕当中目不斜视的小太监和老公公一样,并不让人尊敬。图书馆人的第一修养就是成为模范读者。在图书馆,作为一位小姐姐,我很注意形象,我不敢有高尔基“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扑在书上”那样的狼犺相,但我基本上练就了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但书不可以一日不读”的童子功和好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起码能让那些被我阅读服务过的读者上帝亲切地叫我一声“书香妹”。

在大良文化中心获得的文化归属感和文化自信如和煦而强健的春风,吹出了我发自内心的“可恼人的笑”。不知不觉之间,我也变成了梁銶琚图书馆里花枝招展的小姐姐之一,甚至获得了“书苑花仙子”“花魁大姐大”这样美丽和霸气的称号。

笑傲江湖制高点

感谢那位前任领导非常有文化地把我们这些在文化中心工作的普通员工称作“文化君”,真是太美了,完全高大上和正能量,简直妙不可言。

作为一位“文化君”,不管他身份再普通,工作再简单、再微小、琐碎,一地鸡毛,都首先要自尊自爱,要有高屋建瓴、笑傲江湖的大局意识和工作气概。

从高处俯瞰大良文化中心的三大基本工作——

“群众文化活动”大水漫灌,也细水长流,大势成时,相当于为地区经济腾飞的左翅安上了文化振兴的右膀。

“少儿才艺培训”就像大手拉小手,老火煲靓汤,为生生不息的家国未来打下“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辉煌底稿。

“公共图书服务”更雷打不动,润物细无声。我们点燃了袅袅书香,日夜熏陶;播撒下文化种子,潜滋暗长……

滤掉“书中自有啥啥啥”的乡愿恶俗,梁銶琚图书馆高雅浓郁的书香冲淡了物质时代急功近利的铜臭,也啪啪打了“广东人不读书”“当代人不读书”的耳光。

夸张点说,我们的“全民阅读”攻略是有“野心”的,我们除了普及学生群体和知识分子,还要形成气候,让居家阿叔都读书,让街边阿姨也学习,我们敢叫“江湖秀斯文”,“大佬追小资”,也乐见“流氓有文化”……

俯首谁笑“图书妹”

站位再高,服务也得放低身段。于是,我一方面满面春风,不厌其烦;一方面却暗自较劲,跟自己较劲,一丝不苟,从一个看着更像是“处女座”的前台“图书妹”做起——

其实我是个天蝎女,高冷神秘,心有千千结,这点还真像林黛玉。但我又觉得我更像处女座,因为我就是“完美主义者”!

我在前台当图书管理员时,那些小得不能再小的常规工作,我都力求做得滴水不漏。比如:只能提前的开馆和只能推迟的闭馆;整个场馆的整洁、卫生、安全,没有死角;新旧图书所有的统计、清点、记录、分类、编目、存档,以及上架、排架、整架、存放、保管、检查、修补、剔旧、更新……都要步步到位,毫厘不爽,有一本书没摆成90度我都会不舒服;至于读者办退借书证、查询和借还图书这些最明面也最熟练和最“简单”的工作,我都保持如临大敌,举轻若重,小题大做,谨小慎微……下班回家了,想起还有哪扇窗户没关好,我也要打电话回馆或重新回馆去关……

现在想起来,我这个准处女座风格的“小图书妹”,是不是本身也有点好笑呢?

“颦儿”笑变凤辣子

谁能想象,原来只会孤芳自赏,整天愁眉苦脸的林妹妹,有一天也能变成善解人意,服务热情周到,联络沟通无碍,呼风唤雨,“未见其人,先闻其笑”的女强人王熙凤吗?

不是说我完全欣赏王熙凤、我真变成了王熙凤,但我的确感恩文化中心领导的厚爱和同志们的信任,给了我蜕离小我的旧壳,融入群众之中,与时俱进,不断变身的好机会。

调离前台,当了部门“主管”后,我自嘲“拿鸡毛当令箭”的“小领导”的服务工作一如既往,但也上了新高——

首先是大图书馆体系的建设与运营。为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我别开生面,主抓设立了基层阅读分馆品牌项目——凤城书舍。先后建成了分馆海悦新城站、智慧家站、生活提案馆站、小熊站、华盖里站,形成一总馆、五分馆的总分馆体系,把图书馆分馆建到了社区、企业、文化旅游中心等地,延伸服务内容,完善服务设施,方便群众就近阅读。相对于馆内阅读,馆外阅读推广活动也已异军突起,文化凤城,书香更浓。

还有以下诸多“后台”活动,也是我离开图书馆第一线后,尝试在更大的空间以更新的角度,多想多问、多请示、领教,真抓实干,从而取得的新成绩。如“图书馆业务统计分析”“地方文献信息开发”“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无障碍阅读服务”“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机关刊物编辑工作”“推动图书馆从人工服务向自助借还转变”等等,不一而足,说不上满满的成就感,但也让我更加任劳任怨,责无旁贷,自强不息……

“微笑密码”永不逝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非人”的智能数字机器好像无所不能,日益做强做大,传统以人工为主体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正在转型,面临“数字”魔法的优化、更新与挑战、侵蚀。

我们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现代信息技术也可以让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大大提高效率。实际上,图书馆传统的人工操作有相当部分早已被电脑、机器和信息数字所取代,已变得更加高效、精准,同时也变得更加机械、坚硬,不容置疑,难以变通了。

于是,问题出现了——我们的大作家水哥就因为迷信电脑,也出了那个“大妈不认小孩手机支付”的意外事故。

这个事故让我陷入了新的沉思。这足以证明,机不认人,如果人不做主,光凭看似公正、高效,但也冰冷、僵硬的数字机械,也是要出乱子的。

所以,我认为,无论怎么与时俱进,“微笑服务”的黄金法则永不能丢。一个真正的文化君,不管怎样转型升级,人机合一,都不能丢掉一颗悲天悯人,知冷知热的心。

时代永不消停,所以“林妹妹”会永远烦恼。但我已经掌握了“微笑密码”,所以,我也会永远保持微笑,笑到最后,笑到最美……

【小志3】

我同喜,但我还小——“最美小妈妈”思思

今年是大良文化中心成立十周年和我在文化中心工作十周年同喜同庆的吉祥年。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十年生聚,硕果累累,大良文化中心已经长成了“好大的一棵树”。抚今追昔,还真有了一点沧桑的感觉,我也不再是十年前的小姐姐,大家都叫我“小妈妈”了。但我还是想说一句“青山在,人未老”。在大良文化中心母亲般的怀抱里,我就是个不想长大更不服老的小公主。十年岁月,风雨同舟,请看我是怎样跟大良文化中心和梁銶琚图书馆共同成长,却一直长不大,越变越“年轻”的……

2014年——美丽始于“铁打的营盘”

今年大良文化中心作为一个全新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挂牌成立,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与大良文化一起成长,开始成了奇妙的可以跟文化中心“庆同年”的人。梁銶琚图书馆是大良文化中心的重要载体,号称其中最“铁打的营盘”。我的职务是公共图书管理员,一切重新启航,从零起点到熟悉所有业务流程,在学习中积累经验,在改变中反思不足。可以预见,这将是一个美丽的开局……

2015年——才明白“日常工作”的真正含义

大良文化中心成立一周年。我们与大良文化一起探索、成长。今年梁銶琚图书馆的内(部)外(观)软(件)硬(件)均焕然一新。作为图书借阅厅的一员,我一直遵循着从行动上思想上与文化中心的步调保持一致。这一年,我们一如既往耐心细心地做好本职日常工作,这“日常工作”四个字,包括的内容却是用一堆省略号都无法写完的一系列数不清理不完的工作。得到最大的肯定是:在图书借阅厅做好某一天或某一周不是难事,但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并认真且很好地完成众多杂乱的重复性工作真不是易事。

2016年——公共服务意识确立

大良文化中心积极迈步向前,举办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活动不计其数,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服务。大良文化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粉丝,在公众心中拥有一定的知名度,获得大众普遍肯定的好口碑。我们所有的工作归根到底就是服务,把服务做好做到位,是岗位要求的重中之重。后勤人员为一线员工服务,一线员工为大众服务,能快乐工作才能快乐服务,大众才能愉快地接收到我们传递的信息,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2017年——面临“上帝”的挑剔与考验

所谓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大良文化中心正一步一步稳稳地迈上一个又一个台阶。作为大良文化中心图书部的一员,我一直遵循着从行动上思想上与文化中心的步调保持一致。这一年,随着周边修建地铁、顺德图书馆系统网络升级以及顺德图书馆加入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却因种种因素一再推迟未能并轨等等的外在因素,公众抱怨的声音越来越多,诸如停车不便、出入不便、环境嘈杂、网络故障无法借阅、书目太少无法满足阅读量等等。这更加考验我们一线员工处理紧急事件与突发事件的能力,需要我们每一位同事更耐心更细心地做好安抚工作。

2018年——自助图书馆服务新尝试

“大良文化”作为名片、作为文化品牌在大良的知名度与公众的美誉度都越来越高。梁銶琚图书馆作为大良文化中心的文化阵地,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贴近、更优质的服务。这一年,为提升大良文化事业的影响力,梁銶琚图书馆推进基层自助图书馆建设,创新图书馆服务方式,我们作为既是一线窗口服务人员又是后台保障工作的后勤人员,为凤城自助书舍的启用完成了一系列前期准备、现场布置与后续维护工作,为读者和市民提供更快捷、更便利的借阅服务。针对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文化需求的市民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为市民提供了触手可及的服务。

2019年——二胎小妈妈的喜悦与新生

这一年,我为国家输出多了一位国之栋梁,上半年享受着国家与单位的产假福利,经历很多,成长很多,感悟也很多。只有熬过深夜痛哭的人,才能在天亮时依然铿锵如故,在人生的红灯下,不能指望别人帮你调换,越是痛苦越要懂得自救。下半年,刚好暑假馆内公众人数的高峰期,在休完假后立刻投入工作,很好地调节自己的状态,及时发现与解决处理各种存在问题,与各部门沟通交流更深入。

2020年——突然进入抗疫元年

这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疫情改变了世界行进的轨迹,也波及无数人的生涯规划。面对重重困难、层层压力,我们馆内的工作有序进行着,少儿活动、阅读活动、读书活动、志愿者活动、六周年活动、凤城书舍一系列工作在稳定中有条不紊进行着。进入新的一年,读者借阅量从原来的10本增加到20本,这数量上的增加,工作量增加的是几何倍增的,只能说,继续并肩作战,勇往直前,我们努力加油吧。

2021年——“七年之痒”与抗疫之重的考验

大良文化中心成立7周年。古话有说“七年之痒”,七年是漫长的,是转瞬即逝的;七年是开始,也是重点。这一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依然是重中之重。国家从上到下集结一切力量防疫抗疫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对于这场无比艰巨没有硝烟的全民战争,我们作为一线工作人员,防控工作依然是位列首位,所有本单位本岗本职工作都以防控疫情为优先。但只要有一线生机,文化中心和图书馆的公共服务活动就雷打不动……

2022年——双向奔赴与历险更生

大良文化中心成立8周年。健康平安度过“七年之痒”,正式开启八年奋斗新旅。这一年,是睡眠不足、跌宕起伏、双向奔赴的一年。这一年,我们作为珠三角地区30万人口以上镇级乡镇(街道)公共图书馆,纳入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7月参加培训学习评估要求,已完成64个指标的证明材料梳理、撰写,完成系统填报后按照省专家初步审核,对24个指标进行修改,已于12月完成参评馆自评工作。

2023年——重启复苏,历9(久)弥坚

大良文化中心成立9(久)周年。相伴已久,爱岗依旧。这一年,是重启的一年,是复苏的一年,是充满烟火气的一年。我们作为珠三角地区30万人口以上镇级乡镇(街道)公共图书馆,纳入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我们前期努力完成一系列自评工作后,又顺利完成了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的专家组实地评估工作。在专家组严格的全面评价与考核下,下足功夫的我们终再获评广东省“一级图书馆”,可喜可贺。

2024年——十年磨砺,光芒绽放;拾级而上,再创辉煌

正在进行时,还没啥说的。但有了上面的小标题,是不是也很“威水”了呢?很对不起,“威水”是我们广东话,在正式文本中这样说可能不够规范,好在我前面说过我还“小”,我会和我的一儿一女两个小宝宝一起,共同学习,互相学习,永远学习,一起规范成长,一起成熟长大的……

【小志4】

我亲善,但我骄傲——老“亲善大使”青哥

都说我是大良文化中心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爆胎的“亲善大使”。我特别不情愿地再加了个“老”字,因为我今年59岁,在老大良文化站和新大良文化中心站岗30多年,再不服老,也没法继续装嫩,自号“青少”了。

但我实话告诉你,我其实也是“很难搞的”——因为我内心很清高,很骄傲!

怎么说呢?想当年党的富民政策风起云涌,最先潮起珠江,岭南金三角成了最沸腾的经济漩涡,“可怕的顺德人”好像一夜暴富……但我却不动不摇,一直在经济最发达地区一种叫“文化站”“文化馆”“文化中心”的“清水衙门”里继续喝“清汤寡水”,唱“咸水歌”和“清平乐”……

本来我是离钱最近,跟钱最亲的人,我老爸老妈都在美国,跟水哥的儿子一样,我的宝贝儿子也海归上海赶大潮去了,就我还在最艰苦的文化中心“老树盘根”,浇组织上“有限多”的薪水,开我自以为“无限美”的花——对不起,说我胖,我还真喘上了呵。

一个萝卜一个坑。在大良文化中心这么多年,掐指算算,我都干了些啥?

我最中意当“美猴王”,在我的“花果山”(少年宫等)统领一茬茬活蹦乱跳的“小毛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我旁征博引,并因地制宜,发起、参与了四大少儿才艺培训的品牌项目:“千支彩笔绘凤城”“儿童音乐剧”“凤城青少年科技活动月”和“探世界”少儿成长体验活动。摸爬滚打搞了这么多年,这四个品牌算是终于庙里和尚敲钟,名声在外了。

作为音乐发烧友,我又临危受命,当了大良传统曲艺的“帮主(会长)”,每日里一边吹拉弹唱,一边屁颠屁颠地奔波于大良二十几个地方曲艺社音乐资源越来越困难的挖掘、传承和维系工作。

我还责无旁贷,参与策划、组织、实施了大良文化中心长年主打和不断更新的群众文化活动,包括各种文化沙龙、文艺比赛、歌舞表演、古今音乐会、中外音乐节、节庆文艺系列活动、公益文化活动下基层等等,不一而足。

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所以我就有点“骄傲”了?

因为我们占领的是“高地”——凤城文化高地;我们拥有的是“中心”——大良文化中心。我的大号也是“思之恐极”“不明觉厉”“看上去很美”的“国际文化艺术特级观察员”和中心领导册封的凤城“文化君”之一。

“经济富强,文化繁荣。凤城玉立,文化生辉。”既然当了“文化君”,我也掉几个书袋吧。大良文化中心既昂起头来,高屋建瓴,又放下身段,全面服务,为顺德经济强镇再建大良“文化凤城”,可谓功不可没,日常所有“洒洒水”,际会都成高大上。

但老牛要退休了,很快就退休。我依依不舍,我还要在大良文化中心站好我最后的一班岗。这班岗的时间是多长?借周星驰《大话西游》里的台词,我也但愿是——

一万年!

(笔者最后还是忍不住爆料——最低调的开馆元老青哥不让我说出他还是文化中心的“老党员”这个秘密,笔者原来最自以为是、最百感交集、最想赠送给他的“党员老大哥”这顶桂冠,他一笑置之)

【小志5】

我当保安哥,也是文化君——“潜伏文盗白玉堂”阿峰

水哥青哥齐哄我

不好意思啦,我知道我“小伙挺帅”。大家都说我长得像情景喜剧《武林外传》里的白展堂。梁銶琚图书馆的无厘作家水哥就管我叫“老白”。他郑重推荐我看了《三侠五义》,我才知道白展堂还有个原型,一个帅呆了的江湖大盗叫白玉堂。

大良文化中心最平易近人,也最风趣幽默的是开馆元老青哥,他快退休了,我本该叫他叔或伯,但他满头青丝,一脸阳光,我还是叫他哥。青哥每天上下班到保安室来打卡,经常笑呵呵地拍着我的身板说:“看,就是这么玉树临风!你知道吗,有多少人,尤其是女同志到文化中心参观,到西山庙拜神,到梁銶琚看书,也是来看你的!都说到这里开门就能看到个大帅哥,阿峰啊,你也是咱们的镇馆之宝哟!”阿青哥更哄得我心花怒放,又压力山大,百感交集……

我就是个小保安

但我知道我是谁。

我高中没毕业就去当兵,一退伍就下广东,一到大良就进了保安公司,队长看了我一眼就说:“你这么靓仔,就去文化中心吧。”我知道我多普通又多幸运。没啥说的,把我的本职工作干扎实先!

于是我把保安条例背得滚瓜烂熟,把工作程序牢记在心,把保安制服穿得笔挺,将镇馆器械全副武装。田野和兵营练就了我的虎背熊腰,到顺德我还再去拜过李小龙,学了咏春拳,脱光膀子,一身腱子肉让小女生们尖叫。文化中心一片文静祥和的气氛,我也没自废武功,坚持锻炼身体,只是低调了很多,尽量背着那些开始发福和发困的保安前辈,更不打扰进来求静的文化群众,多做些站桩、打坐、哑铃、俯卧撑、吐纳、气功之类的“小动作”。但整个文化中心日常的值班活动,包括开闭馆、守卫、登记、接送、收发、检查、巡逻、防盗、防火、防匪、杜绝安全隐患,还有随时回馆应急,处理突发事件,所有的工作,我都能做到一岗一亭在场,一钉一铆楔入,每时每刻到位……

但我才不当狗仔

不论是摇着尾巴,讨人喜欢的小奶狗,还是龇牙咧嘴,凶神恶煞,仗势欺人的大狼狗,这些势利眼都是狗,不是人。将保安员比作狗是对保安职业最大的误解和人格侮辱。我作为一个小保安对这点是最不能接受的。如果没有了做人的尊严,你就是当最高大上的“中南海保镖”,当最有钱的亿万富翁的贴身警卫,当最拉风的黑社会打手又怎么样?远不如我在大良文化中心当个一身制服,但彬彬有礼、风度翩翩,一脸微笑的小保安来得美滋滋的。在这里,虽然没有人真对我行注目礼,但也经常能收到小姐姐对我这个冒牌白玉堂或白展堂的一个娇媚的笑。

我当文化守门员,也是堂堂文化君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走进大良文化中心当保安员,除了那一身制服,还披挂上了文化的全副武装。就像我只敢小青蛙暗恋的梁銶琚大姐头“林妹妹”扬姐重新演绎《红楼梦》,把悲剧变成了喜剧那样,我也想实现我从一个小保安到“文化守门员”,直到堂堂“文化君”的咸鱼翻身。

从高大威猛到玉树临风——我是标准的1米75,在南方更是高人一等,出人头地了。但我不喜欢“高大威猛”这个装B和吓人的形容词,也不喜欢广东人叫我“大只佬”,我觉得广东人叫“大只佬”有点像北方人叫“傻大个”的意思。好在我到文化中心后,很快就收获了一个我最中意的形容词,叫“玉树临风”!这是中国人形容美男子的,说真正的美男子不单要长得高大,还要风度翩翩,文质彬彬,美如冠玉,比什么“大只佬”强一百倍。不好意思,这里先爆个小料——为了我的玉树临风,我也是拼了,我也悄悄地抹过洗面奶,涂过防晒霜,甚至还试喷过香水……

从大呼小叫到软语温存——都说中国人在田野和广场上习惯了粗声大气,我这个小乡巴佬也没两样。进城后,还领教过许多大单位的安保员咋咋呼呼,骂骂咧咧的德性,我也习以为常。但进入大良文化中心这个特别安静的地方后,我觉得我简直就是从野蛮世界穿越过来的,再也受不了那些出格的噪音了。那天,巡逻到大阅览室门口,听到有位大哥正在怒气冲天地大声讲电话,我连忙到饮水机那边接了一杯冰水,悄悄地走过去递给他,满脸堆笑,温声细语地说:“这位先生,请喝杯冰水,消消气。降降温好吗?”大哥有点诧异地看看我的保安制服,接过水杯,低声尴尬地说:“哎哟……谢谢了,对不起……”

从老虎出更到笑脸相迎——当保安的总爱拿所有的外人当贼、当盗、当危险分子看,虎视眈眈的样子最让人受不了。尤其在文化中心这样的场合还那样的话就真的太煞风景了。保安工作是得严肃认真第一,但不管是在例行检查、值班巡逻这种也不能走过场的日常工作中,还是在特别要求严格把关,凭证准入,弹压清场,这些有点需要强制干预的场合,我也尽量保持礼貌和微笑——靠,“笑面虎”也好过“白眼狼”!

从有色眼镜到一视同仁——保安门卫往往是单位的门面,最怕戴有色眼镜看人,对领导点头哈腰,对熟人嘻嘻哈哈,对生人冷若冰霜,公事公办,还有就是前倨后恭,判若两人……大家说我“形象好”,总支我去当门卫,做接送,我也爱做这些。在我眼中,来的都是客,走的都是亲,我拿出最大的诚意,平等礼待每一个文化“嘉宾”。

从大兵作风到小资调调——文化中心的琴棋书画莺歌燕舞还细化、软化,以致美化了我的“大兵”作风。我爱上了“张飞绣花”,再兼园艺工人,侍弄中心各处的花草鱼鸟。梁銶琚大楼底部的那个大鱼池是一大焦点景观,那里假山草树,池水荡漾,百十条锦鲤,五颜六色,游来游去……我定期换水、洗池、捞鱼、放鱼,干得有声有色。我换水放鱼的视频上了大良文化中心的抖音号,也有不少点赞。

从公事公办到贴心服务——守则规定图书馆每天早上9点才正式向读者开门,我们都是准点开馆的。有天早上才8点50分,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我急忙从里面的保安室飞跑到大前门那儿,果然玻璃门口已经等了一大拨人,在雨中没处躲藏,我赶忙提前开门……又,守则规定每晚9点闭馆,保安一到点就可以当啷锁门离去。但这时往往还有个别耽搁了几分钟的图书员,甚至流连忘返的读者,他们下楼后没法从大前门出去了,只好绕走远得多的小后门,一般读者还找不到。我冒昧跟队长提过几次,后来到了闭馆时间,保安员都会多等上几分钟,确认人都走了才锁门。

“监守自盗”露馅了

作家水哥是个无厘头,让人防不胜防。那天看我不当班时躲在大阅览室的角落里死啃《红楼梦》原著,就过来跟我搭讪。我连忙把书遮住,水哥笑笑说:“你害臊啥?我告诉你吧,许大和尚也遵照毛主席的最高指示读过《红楼梦》。你明明在这里当保安,却偏要把自己搞得一身文化,斯文抖抖的恐怕连你老妈都认不出来了!我说老白啊,你不就是个监守自盗的文化偷光贼吗?说好听一点,就封你个‘潜伏文盗白玉堂’吧。”

天哪,我其实一进馆就开始“偷”了——这里的文化太多了!光小小西山庙门口的那几副对联:一副是“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我还算明白。另两副“碧关嵯峨晓色先来红日近,瑶阶静穆佛光叠见彩云高”,“胜地纪芝衔曲折幽通松涧月,名山留樾荫婆娑深护杏林春”,看得我云里雾里,连忙拍照、翻书、查字典、请教水哥大作家,弄懂每一个字……

我太没文化了!我进入大良文化中心大开眼界之后,除了哀叹小时候家境太烂,更恨自己当年没好好读书!我知道古代有个叫匡衡的穷小子“凿壁偷光”,可这里的条件太现成了,我哪还用得着“凿壁”?“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就是“耗子掉进了米缸里”!还跟保安队里其他有些可以躺平的阿叔阿伯不同,大良文化中心才不是我的养老院!孔乙己“窃书不算偷”,我“文化偷光”更光荣,白玉堂“文化开光”了……

所以,除了首先在形象、气质方面的文化重塑,改头换面,自我更新,我在出色完成我的保安工作的同时,还一头扎进了梁銶琚图书馆的书山学海,开始了逐字逐句的文化补习……

这些年我“潜伏”在大良文化中心到底“偷”了多少?

再曝个边角料——我还准备自学考试,拿下最无人问津的“图书管学”的专业文凭……

(作者:村水,原名董春水,中国作协会员,借调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大良文化中心。)

编辑/爱诺

1 阅读:3